五、現代文(文學類)閱讀(21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題。
未婚妻
(法) 奧 杜
度過了幾天假期之后,我要回巴黎了。
當我走進車站,火車已擠滿了旅客。我發現靠近車門坐著的旅客旁邊,有一個空座位,但上面放著兩個大籃子,里面的雞和鴨子把頭伸在籃子外面。
我猶豫了好一會兒之后,決定走進車廂。我說,很對不起了,讓我來把籃子移開。可是一位穿著工作服的農民對我說:“小姐,請等一等,我就來把它們從這里拿開。” 當我把放在農民膝上的水果籃子提在手中時,他輕輕地把兩籃家禽塞在凳子下面。
我坐下以后,坐在我對面的旅客問農民是否他把家禽帶到市場上去賣。農民回答說:“先生,不是的。后天,我的兒子就要結婚,我把雞鴨帶來送給兒子。”
他臉上顯出幸福愉快的神情。他看了看周圍的人,仿佛要向所有的人們表達他自己的快樂。另外的旅客都留心傾聽,他們似乎聽了之后感到很高興。只有一個老媼是例外,她占了兩人的座位,枕著三個枕頭,正在叱罵擁塞在車廂中的農民。
火車開動了。剛才說話的旅客開始閱讀報紙。這時農民對他說:“我的兒子在巴黎,他是一家商店的職員,將和一位小姐結婚,她也是一家商店的職員。”
這個旅客把已經打開的報紙放在膝上,問道:“未婚妻美麗嗎?”
農民說:“不知道,我還沒有見過她。”
這個旅客有些驚訝,又說:“真的嗎?假如她長得丑,使你不喜歡,將怎樣辦?”
農民回答:“這種事情可能發生,但我相信,她會使我們喜歡,因為我們的兒子很愛我們,他不會娶一個難看的妻子。”
農民的妻子又補上一句:“再說,既然她使我們的兒子腓力普喜歡,她也會使我們喜歡的。”
農民的妻子轉過身來向著我,我看到她一雙柔和的眼睛中充滿著微笑。
她想知道我是否也去巴黎,當我回答說也是去巴黎時,這個旅客就開玩笑了。他說:“我打賭:這位小姐就是未婚妻,她是來迎接她的公公婆婆而沒有介紹自己使他們認識。”
所有的眼睛都向我注視,我羞得面紅耳赤,這時農民夫婦同聲說:“唉!真是這樣的話,我們將非常高興。”
我向他們說明這完全是誤會。可是這個旅客提醒他們,說我曾沿著火車走過兩次,好像我是盡力找認什么人;又說我在登上車廂前是多么猶豫遲疑。
所有的人都笑起來,我在困窘中解釋說,這個座位是我能夠找到的唯一的座位。
農民的妻子說:“這沒有什么關系,你使我非常喜歡。假使我們的媳婦能像你那樣,我將多么高興。”
農民接著說:“是啊,我們的媳婦最好能像你。”
這個旅客對于他自己的這番笑話感到得意,他帶著開玩笑的樣子看了我一眼后,對農民夫婦說:
“你們相信我沒有弄錯。當你們到達巴黎時,你們的兒子會對你們說:‘這位就是我的未婚妻。’”
他說完后,放聲大笑一陣,便往凳子里邊一坐,開始專心讀他的報紙了。
過了一會兒,農民的妻子完全轉身向著我;她在她帶來的籃子底層找尋一會兒,便拿出一塊煎餅。她一面請我吃煎餅,一面對我說,這煎餅是她今天早晨親手做的。
我不知怎樣辭謝才好,只得采用夸大的方法,把傷風說成發燒,她才把這塊煎餅放進籃子的底層。
接著,她又請我吃一串葡萄,我不得不接受了。
當火車在一個站停下時,我很難阻止農民下車為我購買一杯熱的飲料。
我看到這一對好人一心只想愛他們兒子所選中的未婚妻時,自己因不是他們的媳婦而感到遺憾。他們的愛情使自己覺得多么溫暖。我是孤女,從未見過父母的慈容;而和我一起生活的人,誰都對我漠不關心。
我驚異地看到他們的眼光時時注視在我身上,好像他們是在愛撫我那樣。
到達巴黎時,我幫助他們把籃子從車上搬下來,并領他們向出口處走去。
我看到一個身材高高的青年向他們撲過來,用雙臂抱著他們時,我就稍稍離開他們遠一些。他熱情地吻著他父親,又吻著他母親。
他們在前面走著,我在后面跟著。
他像他父親,一雙眼睛鮮明快樂,笑聲爽快而響亮。
外面,天幾乎全黑了。我撐起大衣的領子。我落在他們后面,稍離開他們幾步路。這時,他們的兒子去雇一輛車子。
農民愛撫著一只美麗的花母雞的頭時,對他妻子說:“假如我早知道她不是我們的媳婦,那么我早就把這只花母雞送給她了。”
“是啊!假如我早知道……”
農民的妻子向著已走出車站的長長人群做手勢,眼睛望著遠處說:“她已隨著人群走了。”
正在這時,他們的兒子已雇到一輛車子回來了。他看起來長得身強力壯,性情溫和,我想他的未婚妻一定是很幸福的。
他們的車子消失在黑暗中,于是我沿著每一條街道慢吞吞地走去。孤零零的我不由自主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我已二十歲了,還沒有一個人來向我談過愛情。
(選自《世界名人散文精選》華,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0年版,有刪改)
15.“看報紙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答案】①從情節發展的角度看,他的“玩笑”引起農民夫婦對“我”的身份的誤會,從而推動情節發展; ②從人物關系的角度看,他是一個穿針引線式的人物,把“我”與農民夫婦、未婚妻聯系起來。
【解析】本題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從人物本身的作用與推動情節的作用兩個方面作答,既要用術語,又要引文本。
16.作品運用了對比手法,請列舉人物對比的兩個例子,并分別談談其藝術效果。(5分)
【答案】①老媼與農民夫婦形成對比,老媼的自私、冷漠更加凸顯農民夫婦的善良、熱情;(或老媼與其他旅客形成對比,相互映襯,表現出老媼的冷漠和其他旅客的熱情。)②“我”與未出場的“未婚妻”形成對比,“未婚妻”的幸福,突出了“我”的孤苦處境。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點內,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據具體情況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手法及其效果分析。注意“指——析——點”三步答題;兩個例子要分別作出分析,點出效果。
17.文中兩處畫橫線的文字對農民夫婦的描寫,表現了他們怎樣的性格特點?后一處文字對深化作品主題有何意義?(6分)
【答案】①這兩處描寫表現了農民夫婦純樸、善良、慷慨的性格特點;②后一處文字在描寫農民夫婦誤以為“我”是兒媳時表現出的親情的基礎上,寫誤會消除后仍表現出對“我”的關愛,由表現家庭親情向表現人間溫情拓展,深化了作品主題。
【解析】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及主題把握。人物形象結合文本用形容詞概括出來;對主題的作用要將文本與術語緊密結合,注意題目中“深化主題”的方向暗示,不能跑偏。
18.綜觀全文,作品表現了“我”這個人物怎樣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①“我”從農民夫婦對“我”父母般的關愛中感到了溫暖,同時產生了對自己身世和處境的傷感之情;②看到農民夫婦一家的恩愛、和諧,“我”產生了羨慕之情;③“未婚妻”的幸福,引發了“我”對親情、愛情的期待和渴望。
【解析】本題考查探究作品的意蘊。注意對象是“我”的思想感情,從“溫暖”到“傷感”從“羨慕”再到“渴望”,注意“我”的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及其原因分析。
六、選做題(12分。19、20題任選做一題)
1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12分)
天鵝知道自己高貴,所以很自豪。知道自己美麗,所以很自好。它仿佛故意擺出它的全部優點:它那樣兒就像是要博得人家贊美,引起人家注目。而事實它也真是令人百看不厭的,不管是我們從遠處看它成群地在浩瀚的煙波中,和有翅的船隊一般,自由自在地游著;或者是它應著召喚的信號,獨自離開船隊,游近岸旁,以種種柔和、婉轉、妍媚的動作,顯出它的美色,施出它的嬌態,供人們仔細欣賞。
天鵝,亦稱“鵠”。鳥綱,鴨科,天鵝屬各種的通稱。如大天鵝天鵝,亦稱 “鵠”。鳥綱,鴨科,天鵝屬各種的通稱。如大天鵝雄體長1.5米以上,雌體較小。頸極長,羽毛純白色;嘴端黑色,嘴基黃色。群棲于湖泊、沼澤地帶。主食水生植物,兼食貝類、魚蝦。飛行快速而高,分布極廣,冬季見于中國長江以南各地,春季北遷蒙古和中國新疆、黑龍江等地繁殖。另有疣鼻天鵝,嘴紅色,基部具疣;小天鵝,體型較小,嘴短,嘴基黃色,未達鼻孔。三種天鵝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1)分別分析以上兩則材料在語言表達上的主要特點及效果。(6分)
【答案】答案要點提示:①第一則材料是描述性文字,主要使用了描寫、敘述等表達方式、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刻畫了天鵝的神態、動作等特征,鮮明生動,具有形象性、情感性;②第二則材料是說明性文字,主要使用了說明的表達方式、運用了較多的科學術語進行解說,介紹了天鵝的種類、特征、習性、分布等知識,平實準確,具有科學性、客觀性。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點內,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據具體情況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文章寫作與修改》,出自第一章第一節〈寫作的多樣性〉課后寫作實踐第三題,“寫同一件事物,選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就會呈現不同的風貌”。只是把題目的對象由“教室”改為了“天鵝”而已。
(2)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寫一段以“保護天鵝”為主旨的文字。不超過140字。(6分)
【答案】答題要求: 主旨緊扣“保護天鵝”,表達富有創意。
【解析】本題考查創意寫作。注意答題要求:主旨緊扣“保護天鵝”。
2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12分)
中國語中“學”與“問”連在一起,意義至為深妙。人生來有向上心、有求知欲,對于人生來有向上心,有求知欲,對于不知道的事物歡喜發疑問。對于一種事物發生疑問,就是對于它感興趣。既有疑問,就想法解決它,幾經摸索,終于得到一個答案,于是不知道的變為知道的,所謂“一旦豁然貫通”,這便是學有心得。學原來離不掉問,不會起疑問就不會有學。許多人對于一種學問不感覺興趣,原因就在那種學問對于他們不成問題,沒有什么逼得他們要求知道。但是學問的好處正在原來有問題的可以變成沒有問題,原來沒有問題的也可以變成有問題。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明辨之也。
(1)上述材料都強調“學”與“問‘的密切關系,分別分析兩則材料中“問”的內涵與作用。(6分)
【答案】答案要點提示:①第一則材料中的“問”指的是生發疑問,“問”能激發興趣、促進探索,從而學有心得;②第二則材料中的“問”指的是詢問請教,“問”能解決疑問、豐富知識。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點內,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據具體情況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文化經典研讀〉,結合選文分析“問”的內涵與作用。兩段文字對應兩個不同內涵,作用分析要與內涵保持一致。
(2)結合中國古代文化典籍中有關“學”的觀點,簡要談談你對學習的認識,不超過140字。(6分)
【答案】答題要求:內容緊扣“學習”論題,能夠正確征引中國古代典籍中相關論述。
【解析】本題考查對學習的認識,注意緊扣“學習”論題,正確征引中國古代典籍〈論語〉〈大學〉中的相關論述,同時要聯系自己的實際,寫出自己的感受與認識來。
七、寫作(60分)
2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60分)
它被天邊的彩云所吸引,奮力飛騰,寒冷、饑寒、風雨都無法阻止它,它毅然決然的向上飛,飛上高山之巔,它已經精疲力竭,傷痕累累,一個聲音問,值得嗎?天地蒼茫、彩云繚繞,它內心充實而滿足,喃喃的答道:我愿意!
父親的書桌對面有一把小椅子,兒子坐在那里陪伴回家在桌子前剪報的父親,父子倆沒有說話,靜靜相對,兒子望著父親,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著寧靜的幸福。父親,您辛苦了,能這樣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據上面兩則材料,結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和議論文。
【解析】今年湖南卷再一次延續了文字性材料作文的形式。這是一道多則材料作文題目。題目要求根據"上面兩則材料,結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來選擇角度,并不是網絡上誤傳的二選一話題作文,與2011年的"我來了"到"你們來了"和2012年的"一雙手"加四句話相比,增加了審題難度!文題要從兩則材料的感受與思考出發,你可以選擇在外追逐夢想搏擊風雨,你也可以選擇在家守望親情享受寧靜,關鍵是你自己愿不愿意: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事。如果單一寫"我愿意"或"追逐夢想"或"守望親情"都有可能偏題,必須要顧及兩則材料的共同點,聯系一個來寫另一個!不能寫丟一個! 兩則材料都在強調自己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并享受著這個過程。我們每個人追求的生活都會因人而異,帶有鮮明的個性色彩。對理想生活的向往,使我們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使我們感到生命的美好。這種向往,是人類發展的原動力之一。對傳統生活的守望,使我們守護著文化傳統,懷念傳統生活的溫馨。這種守望,也是人類傳統文化得以傳承的唯一方式。
最佳擬題:①追夢誠可貴,守望價更高!②夢想天空分外藍。③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
到底是追逐夢想還是守望親情? 關鍵是你自己愿意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