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言文字運用(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A)
A.順遂suì 吉兆zhào 歆慕xīn 瓊樓玉宇qióng
B.捕獲pǔ 萌動méng 清純chún 震古爍今shuò
C.菜畦qí 炫目xuán 扶掖yè 耳濡目染rú
D.宮闕què 散漫sǎn 積淀dìng 寵辱不驚chǒng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B )
A.冀望 建檔 捷足先登 寧缺毋爛
B.抵御 修葺 玲瓏剔透 信馬由韁
C.壁壘 贖職 心馳神往 視如仇寇
D.緘默 疏浚 得壟望蜀 望風響應
3.下列選項是四則“遺失啟事”的主要內容,其中表達通順、得體的一項是(C )
A.本人昨天在體育館遺失一副紅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時聯系鄙人,不勝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丟失《隨想錄》一書于閱覽室,期盼拾得者璧還原物,謝謝喲。
C.本人昨日在圖書館不慎丟失黑色眼鏡一副,希望拾得者與我聯系,不勝感激。
D.昨日本人遺失飯卡于學校飲食服務中心,肯請拾者高抬貴手交還,萬分感激。
4.下列選項中的詩句填入《夏日西齋書事》一詩畫橫線處,恰當的一項是( B )
榴花映葉未全開,槐影沉沉雨勢來。 ,滿庭鳥跡印蒼苔。
A.只道林間無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門巷深深過客稀 D.寒氣偏歸我一家
二、文言文閱讀(22分。其中,選擇題12分,每小題3分;翻譯題10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
自戒 鄭思肖
有行,至貧至賤可以進之;無行,至富至貴不可親之。何也?有行之人,綱紀森然,動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雖貧乏不以為不足,無故與之猶不受,況妄謀乎!忠孝仁義,睦于家,藹于鄉,不以害遺于人,斷無后殃。無行之人,譎佞殘妒,塞于胸間,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貪涎滿吻,并包之心熾然,使得時則以勢劫之矣,雖死且有謀,馀孽猶毒于人,必難終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孫,遺善為閭里傳;卿相無行,亡身、亡家、亡國、亡天下,遺臭為后世笑。敢斷之曰:無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損我者也,實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將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懼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議人,則幾于小人;能自檢其身,則不失為君子。終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凜凜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進于道,期為君子之歸,故書以自戒。
(選自《鄭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 分:本分
B.譎佞殘妒,塞于胸間 譎:詭詐
C.使得時則以勢劫之矣 劫:劫持
D.期為君子之歸 期:希望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D )
A.遺善為閭里傳 為焦仲卿母所遣
B.其懼人之拒我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C.妄以言議人,則幾于小人 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
D.終身其行斯言乎 其自視也,亦若此也
7.下列各句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有行之人”忠孝仁義,修身正己,為人稱道,無論其貧賤富貴,都可結交親近。
B.作者為人行事緊隨父親足跡,唯恐有所背離,表現了他對父親的景仰和敬畏之心。
C.在寫法上,文章將“有行之人”和“無行之人”進行對比,意在為“自戒”張本。
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誡自己并勸諫他人努力加強道德修養,以達到君子的境界。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有行之人,綱紀森然,動皆法度。(3分)
譯文:有品行的人,綱常法紀嚴明,一舉一動都符合法令制度。
(2)雖貧乏不以為不足,無故與之猶不受,況妄謀乎!(4分)
譯文:即使貧困也不認為不富足,無緣無故給他東西尚且不接受,何況是用不正當手段去謀取呢!
(3)得若人而交之,非損我者也,實益我者也。(3分)
譯文:得到這樣的人并與他交往,不是損害我,實在是對我有好處。
(二)文言文斷句。(3分)
9.下列文句斷句不正確的一項是(B)
A.且足下昔以單車之使/適萬乘之虜/遭時不遇/至於伏劍不顧/流離辛苦/幾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歸
B.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
C.秦穆之于晉/相與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結之厚也/一怵于燭之武之利/棄晉如涕唾/亦何有于鄭乎
D.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筑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也
三、古代詩歌鑒賞和古詩文默寫(13分)
10.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題目。(8分)
度破訥沙①(其二)李益
破訥沙頭雁正飛, 鸊鵜泉②上戰初歸。
平明日出東南地, 滿磧寒光生鐵衣。
【注】①破訥沙:沙漠名。②鸊鵜泉:泉水名。
(1)從題材來看,這首詩屬于 邊塞 詩。(2分)
(2)請從意境營造的角度,賞析全詩。(6分)
答:全詩描繪了戍邊將士戰罷歸來的圖景。前兩句寫大漠遼遠、大雁高飛,既有勝利者的喜悅,也有征人的鄉思;后兩句寫日出東南、鐵衣生寒,既表現了壯闊背景上軍容的整肅,也暗含了軍旅生活的艱辛。詩歌擷取極具邊塞特色的含蘊豐富的意象,通過喜憂、暖冷、聲色等的比照映襯,營造出雄健、壯美的意境,抒寫了征人慷慨悲壯的情懷。
11.古詩文默寫。(5分,每空1分)
(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屈原《湘夫人》)
(2)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王勃《滕王閣序》)
(3)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 《游褒禪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