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在我國唐代有分相權以集君權的措施;在古代希臘亞里士多德把政府權力分為討論、執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國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權和執行權(行政權)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權應高于執行權。古今中外這些不同的分權理論與實踐的相同點是( )
A.以上下權力制衡為目的 B.以提高行政效率為目的
C.為后世不同程度所借鑒 D.指出未來社會發展方向
26.宋朝傾向于務實,卻造就了許多或嚴謹或浪漫,長于思辨的杰出歷史人物。其主要原因
A.君權加強,相權削弱 B.重文輕武,理學盛行
C.交通發達,貿易興盛 D.商業發展,城市繁榮
27.商幫是以地域為概念的商人聯合體,歷史上的商幫大體上崛起于明清時期。這一時期商幫崛起的原因包括 ①商業競爭日益加劇 ②商人群體實力雄厚 ③商業市鎮逐漸興起 ④國內貿易范圍擴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28.下表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三次建交高峰,其中第二次建交高峰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B.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
C.中國廣泛開展“多邊外交” D.中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29.20世紀30年代,西方人士紛紛前往蘇聯取經。美國的一名記者從蘇聯回國后告訴國人:“我看到了未來,它行得通”。材料中的“它”是指
A.新經濟政策 B.計劃經濟 C.發展重工業 D.社會制度
30.佛洛伊德說:“人類的自我觀念在科學發展的沖擊下,受到兩次重大打擊。第一次是地球中心說破除,……第二次是生物學研究,把人類貶到‘我們都是動物界的子民’,剝奪了人自以為是的尊貴地位”造成這兩次“打擊”的人物分別是
A.哥白尼,達爾文B.伽利略、赫胥黎C.牛頓、達爾文 D.愛因斯坦、赫胥黎
31.社會流動主要指個人跨越階層邊界的過程,即從一個社會階層轉移到另一個社會階層的過程,或是指人們在社會關系空間中從一個社會地位向另一個社會地位的移動。下列現象中均有利于社會流動的是 ①從世卿世祿到軍功受爵 ②從工商食官到重農抑商 ③從察舉制到科舉制 ④從重農抑商到工商皆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如果一個國家各個階層之間貧富差距過于懸殊,便會出現各種社會矛盾,導致社會走向分崩離析,儒家早在《論語》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由此可見,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機制對于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實不能為這一觀點提供依據的是( )
A.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導致各國政治危機
B.二戰后福利國家的建立推動了資本主義各國經濟的發展
C.20世紀后期中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十月革命后蘇俄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鞏固了新生蘇維埃政權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高考頻道 > 高考文科綜合 > 高考歷史模擬題 > 正文
- 下載該資料的人還下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