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杜佑在《通典·職官》中說“夫立法作程,未有不弊之者,固在度其為患之長短耳。政在列國也,其初有維城磐石之固,其末有下堂中肩之辱。遠則萬國屠滅,近則鼎峙戰爭,所謂其患也長。”以下對作者觀點理解最準確的是
A.分封制度初期利于國家安定 B.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沒有弊端
C.分封制度后期造成分裂動蕩 D.應從長遠角度考察制度得失
25.中國古代商人在致富后往往購買田地,成為地主,即“以末致財,用本守之”,這種現象
A.活躍土地買賣,促進商品經濟發展 B.加劇土地兼并,造成社會動蕩
C.實現規模經營,推動生產力的提高 D.實現角色轉換,提高商人地位
26.為說明清代科舉制,有作家出示兩份名單。清代狀元: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堂、王云錦、劉子壯、陳沅、劉福姚、劉春霖;落第秀才:李漁、洪升、顧炎武、金圣嘆、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世凱。由此可見
A.數據對比更加具體形象、嚴謹科學 B.清代狀元都是碌碌無為之輩
C.兩組數據基數不同,不具有可比性 D.落地秀才都比狀元更有才華
27.光緒二十年七月初一日上諭:“該國不遵條約,不守公法,任意鴟張,專行詭計,釁開自彼,公論昭然……著李鴻章嚴飭派出各軍,迅速進剿,厚集雄師,陸續進發,以拯韓民于涂炭。”文中的“該國”是
A.英國 B.法國 C.俄國 D.日本
28.表2為20世紀70年代中美貿易數據,這說明:
|年份 |美國對華出口(百萬美|中國對美出口(百萬美元|
| |元) |) |
|1972年 |60 |32 |
|1975年 |304 |156 |
A.中美關系正常化推動貿易發展 B.“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C.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 D.中國貿易逆差,阻礙經濟發展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高考頻道 > 高考文科綜合 > 高考歷史模擬題 > 正文

- 本節目其它精彩文章:
- 查看更多>>
-
天津薊縣康中2014屆高三歷史第2次模考試題附答案(新人教版)
孔子主張社會和諧,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孟子主張“政在得民”。這些主張表明其產生的共同社會背景是 -
湖南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歷史模擬卷試題附答案(新人教版)
即將返湘的皿天全方晏(蚓)是商周之際盛酒器,器身形體高大、富麗堂皇(右圖)。’器蓋刻有“皿天全父乍尊彝’’七字銘文。2014-05-11 編輯:kekenet 標簽:
-
陜西省西工大附中2014屆高三歷史上學期第3次適應性訓練試題附答案(新人教版)
漢代冶鐵技術取得重大發展。鑄鐵柔化處理技術和煉鋼技術在漢初很不普及,但漢武帝后卻得到迅速推廣,工藝也更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
北京市海淀區2014屆高三文綜(歷史)下學期期末練習試題附答案
圖7為西漢長安城的平面示意圖,對該圖所示信息理解準確的是 A.城市商業活動受到嚴格的時間控制。B.宮殿占地廣闊,城市政治職能突出 -
江蘇省連云港市2014屆高三歷史第三次調研測試試題附答案
戰國《呂氏春秋·任地》載:“上田棄畝(壟),下田棄圳(溝);五耕五耨,必審以盡;其深殖之度,陰土必得,大草不生,又無螟蜮(蟲類);今茲美禾,來茲美麥。”材料表明這一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