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每題4分,共44分)
政治、經濟與思想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三個重要方面且相互影響,中國古代史也是如此。回答1——3題
1.孔子主張社會和諧,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孟子主張“政在得民”。這些主張表明其產生的共同社會背景是:
A.社會長期動蕩不安 B.百家爭鳴趨于合流
c.奴隸制度全面崩潰 D.封建經濟逐步興起
2、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全球化進入發展階段,但有人卻稱此時的全球化其實只是“半球化”,其原因在于
A.南北對話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B.兩極格局下,東西方陣營分化
C.南、北半球經濟發展差距懸殊 D.宗教矛盾阻斷東西方經濟交流
3、.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孫中山、甘地、凱末爾思想的共同點是
A.主張向蘇俄學習 B.具有反宗教的世俗主義思想
C.主張以革命手段改造社會 D.以民族主義為主要內容
4.明朝小說《醒世恒言》里描寫的蘇州盛澤鎮上的施復夫婦,靠養蠶織綢生活,本是小戶人家……幾年后他們增買了三四張織機雇人織綢……后來他們又買了兩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張織機,雇人織綢。由小說所描寫的情景推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施復夫婦是機戶 ②當時江南一些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③明代手工業還較落后 ④封建經濟仍占主導地位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5.1898年,袁世凱為慈禧祝壽,進貢一輛汽車。不料,太后僅坐一次便棄之不用了。原來,汽車解決不了尊卑問題,司機不跪且坐,還坐在慈禧的前面!這一史實從本質上說明了
A. 封建觀念是近代化的強大阻力 B.慈禧對汽車的好處了解不夠
C.中國開始接納西方的物質文明 D..袁世凱送禮忽視了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