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高中英語 > 高考資訊 > 高考新聞 > 正文
追尋:回歸大學精神
如今,當試圖回憶起當年校長所作的開學致辭時,相當一部分在校學生或是已畢業十幾年的人都是模糊一片,在記憶中幾乎不曾留有校長開學致辭的痕跡。
模糊的印象或許是,官話十足的模板演講稿,主席臺上不茍言笑、端坐的校領導,或許還有寥寥幾句隱隱約約的話語,聽人提及會驀然想起——“秋風送爽,丹桂飄香”、“今天你以母校為榮,明天母校以你為榮。”
“一旦大學校長的講演,充斥其中的都是官話、套話,這實際上一開始就弱化了青年學子對大學的想象,讓他們感覺大學校長講話都不過如此,大學也好不到哪里去。”劉鐵芳坦言,校長開學演講并不是說應該有一個確定的內容,或者說非講不可的主題,因為真正的大學精神是無形的,是滲透的。最重要的是,校長們能夠見微知著,從其對當下青年學子所遭遇的各種問題或期待之中找到合適的主題,闡幽發微,由表及里,言近旨遠。換言之,大學校長的演講應該建立在對青年學子思想動態、心靈軌跡的真切了解,從而使演講有切實的針對性,同時又能站在校長的立場上引領大學生,擴展他們文化與思想的境界,提升他們精神的期盼和心靈的高度。校長的講演不僅需要生活的廣度、生命的溫度,更需要精神的高度。惟其如此,校長站在臺上演講,才足以成為大學的象征。
這個時代,人們開始關注校長的開學演講致辭,不過是對大學能更多地回歸大學本真的期盼。
在人們心中,大學校長不再是一個單純上級任命的官員,而是切實地作為這所大學有機體的帶頭人,生活在這所大學之中,而不是之上。他的喜怒哀樂都深深地系于大學,他的思想浸潤在大學之中,他的表達真實地依托于大學,傳達大學的內在理想,引領大學的精神氣象。而大學校長的本色回歸,其實也就是大學的本色回歸。大學以大學問為根底,以育人為使命。個性化的大學校長開學演講的不斷出現,也就是大學向著大學精神回歸的表征。

- 閱讀本文的人還閱讀了:
上一篇:高考快訊:國家重點學科分布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