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學校長葉恭綽則在開學演講中開宗明義:嘗以為諸君修學當以三事為準衡:第一,研究學術,當以學術本身為前提,不受外力支配以達于學術獨立境界。第二,人類生存世界貴有貢獻,必能盡力致用方不負一生歲月。第三,學術獨立斯不難應用,學術愈精,應用愈廣。
闡釋大學理念,明晰大學宗旨,引導求學方法,言語所及皆為中肯之辭,暢達己意俱切中為學之根本。只言片語中,我們窺析到一代人的治學精神。
從校長的演講中,年輕的學子依稀看到未來的大學生活是何種模樣。在他們心中,大學校園里,值得永遠追憶的,不只是抽象的精神,更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以及校長開學致辭中獨有的話語。那是大學發展史上的輝煌歲月,也是校長演講的經典呈現。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劉鐵芳對兩個不同時代的校長演講作了區別:以前的校長講演,由于現場演講居多,往往是直接從當下遭遇的問題著手,一點點擴展開來,引導到對大學理念的闡發,顯現出開闊的精神氣象;而今日大學校長的演講更多的是團隊制作,往往是面面俱到,從時代特征、國際視野到學校問題,一一道來,架子很大,而針對性往往不強。以前的校長講演,大都有著不同尋常的文化氣質,也就是校長個人的魅力,特別是現場即興演講,往往是校長學識、人格、演講綜合魅力的直接體現,現在大學校長的演講文稿由于多是團隊產物,往往很難見出校長個人魅力來。
“校長的講演本身就應該是其大學教學思想的體現,傳達出來的都是自己對大學諸種事物的真實關切,乃是校長自己沉思、積淀、自由表達的結果,是自己心中的大學理想,而非一時的應急之作,最重要的是大學校長的個性、人格、學識都融入了大學之中。只有當大學校長沉浸大學校長的事務之中,不用過多分心,他們才可能真正有屬于自己的大學演講,否則那種流水線制作出來的大學演講,盡管掛了校長之名,但并不是真正的校長演講。”劉鐵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