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是怎么出的
楊教授說,四、六級考試所有的試題都是經過"千錘百煉"后才出來的,因此絕不是社會上一些精制濫造的所謂模擬試題可以比的,這也是四、六級考試權威之所在:不僅僅靠行政上的權威,更靠科學來鞏固這一權威。
楊教授畫了一份詳細的客觀性試題的命題流程:命題-初審-預測-試題項目分析-審題-拼卷-施考-閱卷及統計分析-建立題庫。楊教授進一步解釋說,多項選擇題的命題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工作,難度大、周期長。四、六級考試試題都由委員會任命的命題員擬出,每一位合理命題員擬出,每一位命題員都經過專門的訓練,他們根據教學大綱擬出一道道試題,最后匯總到委員會辦公室,在3個考試中心進行初審。最后還要經過試測、計算機試題項目分析、復審、拼卷等復雜的過程,在確保試卷的難易度、區分度都達到規定的要求后才能用于考試。其中的試測及分析非常重要,比如在對有代表性學生樣本進行測試后,經過計算分析就知道了學生的答題情況及題目的質量,題目是否偏難或者偏易,是否需進行調整。只有當答對的同學與答錯的同學的得分處?quot;正態分布"(即與同學的實際情況相對應,高分與低分考生各占一定的較小比例,多數考生處于中間層次,用分數劃出的曲線基本呈對稱的拋物線形)的情況下才會被最后采用。主觀題如作文也有另一套嚴格的操作措施,以保證試題的科學性。一套試題就是在這種反復測試中才最后出臺的。
說到這,楊教授對目前市面上廣為流行的各種"大學英語四、六級模擬考試題集"表示了不滿。"這些題沒有經過檢驗,缺乏科學性。如果用于考試,則毫無價值;如果用來教學,則無助于提高學生實際使用英語的能力,只會對大學英語中的應試教育現象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