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國人生不完整,但回國需趁早”
★畢業院校:悉尼大學 ★學位:碩士
2004年傳媒系本科畢業的劉婉婷對畢業后的出路比較茫然,“當時沒有太多想法,也沒提前準備留學手續,就想找個工作先干著”。由于男朋友在上海工作的原因,婉婷把應聘的簡歷都投在了上海,“因為要準備出國的事,所以第一份工作沒怎么上心,第一個聘用我的是上海一家廣告公司,我也沒等其他公司的回復,直接就上班了”。
對于出國留學,劉婉婷認為,“不出國人生就不完整!在讀本科的時候,我就在為留學做準備,選擇和國外大學合作辦學的專業,所以留學對我來說是必然的”。在學校的選擇上,婉婷不屬于親英美派,她想法比較務實,“留學的另一個目的是為了移民,英美移民比較困難,美國學費高,學時也比較長,英國雖然學時短,但移民申請最少要7年才能批復,所以我選擇去澳洲留學”。在上海工作一年后,劉婉婷拿到澳洲著名學府——悉尼大學碩士錄取通知書,主修專業還是她的老本行——傳媒。
由于有本科4年中外合作辦學教育模式“墊底”,外教授課模式、全英文的作業和考試形式對婉婷來說可謂輕車熟路,因此國外的學習環境和教育方法并沒給她帶來不適應感。婉婷介紹說,她讀研時的導師很多都是澳洲各大電視臺的編導,所以跟著這些一線的專業人士學習的她也把自己視為“圈內人”,“在澳洲留學的華人同學聚會時,我們經常做的就是對國內一些電視節目‘品頭論足’,設想如果是自己來做應該設計成什么樣子,憧憬著回國后,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的運作模式,在國內各大電視臺大展拳腳”。
懷揣著遠大的抱負,婉婷順利結束了一年半的留學生涯,并遞交了移民申請,“因為澳洲規定,申請移民者需在5年內,保證在澳洲居住至少2年時間,所以我想先回國發展幾年再說”。于是,婉婷頂著傳媒碩士的頭銜回到國內,信心滿滿地準備在中國傳媒界小試牛刀。然而,最初的應聘經歷并沒有她想像中美好,“原本我以為憑借著海歸的身份,各大電視臺一定會搶著要,但實際上,跟我對口的央視、北京電視臺這樣的媒體,如果沒有朋友介紹,是進不去的”。認清現實的婉婷,經朋友介紹在光線傳媒的一個節目組做實習記者。談起這段實習經歷,婉婷有些哭笑不得,“確切地說,我是做了把娛記!記得第一次采訪明星,我拐彎抹角地問了一堆不著邊際的問題,結果被一個老記者一把打斷,直接切中要害!那次之后我就認定,干不了這行,因為實在問不出口。”
經過這次失敗,婉婷決定找一份與留學相關的工作,于是,她再次選擇澳洲商會所在地的上海。這次應聘,婉婷的留學背景給她加了不少分,“商會主要是給澳洲的商人搭建一個與英、美等企業交流的平臺,因此我在澳洲的留學經歷就比較吃香”。憑借著流利的外語表達能力和留學的國際背景,婉婷在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原本以為入對行的她卻再一次失望了,“商會的主要工作就是組織各類交流活動,活動頻率非常高,每年都有100多個活動,因此工作強度非常高,我經常每天要工作16個小時!”如此高壓工作了一年多后,婉婷不得不再次跳槽。“這次找工作標準很簡單,只要與專業相關,工作強度不大就好。”于是,婉婷在上海交通大學昂立教育集團找到一份給企業做培訓的工作,“現在的工作不用坐班,工作時間也彈性化,比較適合我!”
對于現在的工作與名校海歸的身份是否有些不相稱,婉婷認為,“現在名校的海歸越來越多,已經不如前些年那么搶手。如果想回國發展一定趁早,越晚回來越不值錢!學傳媒的同學中,大多數都回國發展了,有做廣告的,也有進電視臺的,個別能進入使館做一些文案工作的就算找到‘金飯碗’了!其實是不是名校畢業并不關鍵,重要還是看專業。在澳洲學經濟的出路都比較好,多數都能留在澳洲銀行里工作,最少也能拿到年薪五六萬澳幣,這個收入在澳洲貸款買房也足夠了”。
HR點評 外籍身份不能增加擇業籌碼
劉婉婷同學對出國很執著,目的非常明確,并且執行到位。但對于大多數同學來說,出國讀書并非是讓人生完整的那塊“拼圖”。目前中國并不承認雙重國籍,所以對于那些想回國發展的同學來說,外籍華人的身份并不能增加擇業的籌碼,因為企業不得不考慮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