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9月18日至20日,“2010海外赤子北京行”活動舉行,該活動由北京市委組織部、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北京海外學人中心聯合主辦。借助于政策說明會、論壇、項目融資洽談會、參觀創業園區等多項活動,近百名海外高端人才近距離、全方位感受了北京的創新創業環境。
海歸
看中國內機遇和優惠政策
“朋友們總勸我們回來,最小的孩子暑假后也要上大學了,沒了牽絆,我們倆終于下決心回國。”闕紅1989年去加拿大,1992年之后在美國安定下來,曾先后就職于輝瑞和Genetech等大型生物制藥企業,從事質量控制工作。
闕紅說,老公是創業和就業兩手準備,自己則準備就業。出乎意料的是,闕紅瞄準的不是“大企業”,而是“小公司”。在她看來,國內在生物制藥方面的空缺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她想“憑借自己在技術和管理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能帶領一個好團隊,將小公司發展成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物制藥企業。”
和闕紅一樣,處于城市轉型期的北京讓海外高層次人才看到其中蘊藏的發展機遇,政府的各項優惠政策也極具吸引力。據主辦方的統計數據,近百名高層次人才中,大多從事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汽車、新能源和環保等領域,年齡最大的66歲,最小的22歲,有博士學位的占總人數的65.22%。
政府
努力構建溝通渠道
海歸們最關心的還有產業環境和創業經驗,“外資公司怎樣注冊?創業基金怎樣獲得?子女入學怎么辦?”
對此,政府機構也在努力建立渠道并改善服務。在3天的活動中,既有來自北京市市委組織部等機構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政策和解答疑問,也有“千人計劃”的獲選者講授“創業如何明確流程,怎樣獲得創業資金,生物醫藥領域怎樣獲得突破,軟件開發企業如何創業……”
此外,還有專場的人才、項目對接洽談會,包括北京建工集團、中國首鋼集團、北京銀行、首師大、北工大、首都兒研所、同仁堂等在內的32家單位現場提供職位信息,華威資本、華匯通創投在內的多家風投企業和北大留學創業園、中關村國際孵化器有限公司在內的10多家留學人員創業園也現場提供咨詢。此外,北京海外學人中心還與中國旅美科技協會、加拿大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8家海外華人專業社團簽署合作意向書,以互通信息。
【重要閱讀】 招商引資轉型招才引智 打造“中國夢”空間
企業
招到對口海歸人才不容易
但國內企業想招到合適的人才也非易事,“我們想招聘的人才主要集中在采礦、冶煉、垃圾發電、太陽能光伏、環境工程等領域,但這次生物領域的海外人才居多,能滿足我們需求的不多”,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人事主管李猛說。
同樣苦惱的還有從沈陽趕來的沈陽拓荊科技有限公司管理部副總經理沈麗杰,她希望能延攬資深軟件工程師、機械設計工程師等在內的人才,結果“只有3個符合我們的需要。”在她看來,原因一是企業專業方向較窄,二是信息不對稱,“企業沒有獲得海歸人才的詳細信息,無法與他們進一步溝通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