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就學”、“留學”兩個簽證
據日本學生支援機構的最新調查結果,截至到2009年5月(日本新學年從每年的4月開始)時,在日留學生數量為13萬2720人,距離目標尚差約17萬人。不過,這一數字仍然創歷史新高,其中中國留學生為7萬9089人,約占總人數的60%。
2008年,日本政府提出“30萬留學生計劃”,計劃到2020年時在日留學生人數增至30萬人。就此福田康夫曾在國會中稱,該計劃可以擴大人員交流,使日本更加開放。
對于30萬這個數字,日本文部科學省計劃負責人介紹說,目前日本大學等高等教育機構在讀學生數約350萬人。受“少子化”的影響,此數字將呈現減少的趨勢,不過隨著升學率的提高,此數字應會維持在300萬左右。在非英語的發達國家中,德國招收留學生占總學生數量的12.3%,法國為11.9%,英語發達國家如英國、澳大利亞此比則更高。而日本留學生比例現在只有3%強,如果要達到德、法的水平,按10%計算的話,留學生應達到30萬。
說到“少子化”,不得不提的一個現象是,如今一些日本大學老師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正越來越擔憂,而此前《日本新華僑報》也曾發表署名文章稱,這些問題在中國留學生身上同樣也不少見。文中稱,相當數量中國留學生學習的熱情在下降,學習的能力在減退,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新華僑華人社會也應該對“新生代”中國留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幫助。
文章提到,如今中國留學生走出國門的時候,大部分都是由父母準備了學費或者是第一筆學費,還有不少是由家里直接提供生活費,這是幾十年前的中國私費留學生們夢寐以求或者說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應當說,如今中國留學生的課堂出勤率要比那個時代中國留學生的課堂出勤率高出許多,但是,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專心學習的程度卻有所下降,在課堂上玩手機以及聊天的大有人在。
所以,如何提高當今中國留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的問題,是一個需要海內外華人社會共同思考的問題。國內的家長不應在把孩子送出國門后就不再管孩子,不應在通訊聯系更為便捷的時代反而更加不了解身在異域的孩子。文章指出,“提振中國留學生學習能力這個課題值得認真研究”。
日本的高校一般都較為規范,社會治安也不是很大問題,但在考慮赴日本留學時,需要重點識別兩個簽證:“就學”簽證和“留學”簽證。
按照規定,赴日留學可以申請大學、研究生院、短期大學、設置專科課程的專修學校及高等專科學校等5類院校。而在進入這些院校前,一般先要上1至2年的日語學校。語言學校多由公司或個人經營,在80年代擴大留學生的初期,一度出現了欺騙生源、學生非法滯留等諸多混亂情形。1990年,日本設置了“就學”的簽證資格,發給不在上述5類學校就學的外國人(高中生以上)。因此,在語言學校的學生獲得的并不是“留學”簽證。當然,如果在大學的留學生預科、專科學校日語專業學習日語的話,獲得的則是“留學”簽證。
兩種簽證的區別首先是駐留時間不同,“就學”為1年或6個月,而“留學”則為2年或者1年。兩者都允許打工,但是“就學”時一天打工時間規定在4小時內,“留學”的話,一周打工時間則為28小時以內。對每天打工的時間沒有專門限制,放假時一天最長可以打8小時的工。
為配合“30萬留學生計劃”,日本還修改了《入管法》,并于2010年7月正式實施。新法取消了“就學”的簽證名目,統一為“留學”。據統計,2009年發放的“就學”簽證中,僅中國人就有1萬8千余人。名義變更后,今年留學生人數統計估計將會有大幅上升。
據報道,中國赴日留學簽證的通過率已超過90%以上。記者了解到,在東京的語言學校中,有一半以上的是高中畢業后就來日本的“小留學生”。東京語言學校,學費宿舍費平均一年在100萬日元(約合7.8萬人民幣)左右。當然也可以租房子住,不過,東京是世界上物價最高的城市,幾平方米的房子也租金不菲。由于生活成本較高,除了家境特別好的,在日留學生基本都會選擇打工。
日本大學有國立、公立、私立之分。目前留學生人數最多的是早稻田私立大學,有留學生3144人,其次是立命館亞太大學有2786人,超過1000名留學生的有17所學校。一般私立學校門檻并不高,如果正常學習,語言學校2年內進入一般私立大學應該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