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8月,國內考生的出國留學大軍再成社會關注的焦點。最近有機構預測,今年中國自費留學總量或將增長30%,達到創紀錄的27萬人,這也將繼續保持中國“留學生輸出全球第一”的地位。而隨著近年來出國留學的低齡化趨勢愈來愈明顯,有專家也提出了應警惕“留學負現象”的發生。為此,我們推出這期海外留學市場調查,將目前各主要留學目的地國的留學政策法規、留學市場現狀、中國留學生經常遇到的問題,以及危害較大的“黑中介”、“野雞學校”現象等逐一呈現在讀者面前……
烏克蘭:留學中介魚目混珠
記得在基輔國立舍甫琴科大學參加烏克蘭第三所孔子學院揭幕時,記者曾碰見幾位熟人,他們是記者1984年在基輔大學進修時的老師。羅曼語系教授和國際關系系教授都對記者說:基輔大學與中國有著傳統的學術友好聯系,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時,就曾有數百名中國留學生赴“紅樓黃樓”求學。中國改革開放后,1984年起基輔大學恢復了與中國的聯系,當時他們迎來的第一批6名中國進修生,成為了中烏友好的“第一批春燕”。如今,已有超過上萬名中國學生與基輔大學的名字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對于中國學生來說,烏克蘭作為一個傳統的留學目的地國,至今仍保持著一定的優勢和吸引力。蘇聯解體后,烏克蘭部分人才精英流失,但仍基本保留下獨聯體內僅次于俄羅斯的科技教育大國地位。目前烏全國共有904所高校,其中95所為國立。每年招生約50萬,在校生為250萬。按照平均人口計算,烏高校數量在整個歐洲名列前茅,但學生數量卻是較低的。從2000年以來,外國在烏克蘭的留學生人數每年以10%的幅度遞增,現約有5萬名來自世界130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在烏克蘭就讀,其人數規模居世界第九。
因歷史、現實等綜合因素,在烏克蘭的中國留學生的比例在前獨聯體國家中一直居首,目前約有1萬人。這些年輕人年齡上大多以18至20歲為主,雖然他們中大部分仍保持著前輩們刻苦學習、嚴格自律的優良傳統,但現實中仍有一些不能忽視的問題,而隨著留學年輕化趨勢的不斷蔓延,這些問題也更加值得國內教育界和家長們關注。
基輔語言大學老師麗達說:“我們系里有些中國學生都來了三年多,俄語還是開不了口。”不過,一些中國學生也有他們的苦衷,“現在學校有關烏克蘭語必須為講授的語言的規定,無形中增大了學生的語言負擔,除了在上俄語課時是使用俄語,其他課程都是用烏克蘭語授課,這對本國學生沒有負擔,但對東方的中國學生,俄語和烏語則是有著極大差異的兩門外語。”
由于語言不過關而導致的學生逃課現象也較為普遍。對此,學生們會抱怨說,因為他們聽不到“精彩”,學校的授課方式陳舊單一,屬于“填鴨式教學”,所以才提不起興趣。在課余時,大多數學生都是把時光耗費在電腦、游戲、網絡上,另有少數則是進行隱蔽性的“打工”,因為烏克蘭法律不允許學生在任何時間打工,世界多數國家都通行的學生勤工助學在這里并不被允許。而在考試時,也往往有不少學生“臨時抱佛腳”,借別人的筆記本抄寫,甚至直接拿錢賄賂老師。據記者了解,這類“混”文憑的學生不乏其人。
還有一種并非偶然的現象,就是留學中介魚目混珠。目前在烏克蘭,多數中介仍是個人行為,以自己對當地情況和高校的了解,通過網絡和國內進行聯系。這些留學中介在招生中因為是金錢至上,所以對出國的生源把關并不嚴格。而部分學生在來到后,又得不到當初承諾的條件,因此十分無助,有的因學歷公證、論證不足,有的因學校名額有限,特別是藝術院校,每年的名額十分嚴格,而從國內過來后,留學中介無法滿足,將學生推向社會,任其自謀生路。然而對此,烏教育部至今也沒有什么有效的監督機制。
據記者了解,目前烏克蘭在留學領域中的法規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著一定的缺失。東歐發展研究所所長梅·戈什對記者說,蘇聯體制遺留下的教學條件與轉型中烏克蘭教學模式有著較大的差異。在適配過程中沒有法律保障,至今入學標準只有一個文件———烏克蘭政府1998年8月5日頒布的1238號決議。
而在接受外國學生方面,也少有國家間協議保障,通常都是由一所學校的畢業生開辦的留學中介或代理來招生。在此方面,國際移民組織烏克蘭代表處達·維爾克利特表示,外國學生在烏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信息封閉,學生對教學條件等相關信息知之甚少。
此外,留學生還常常會受到一些不公正待遇,特別是經常遭受警察無端盤查和刁難。有3名來自剛果的學生,在國內看到廣告后決定到烏克蘭,隨后在簽約、支付簽證和入學邀請、醫療保險、機票等方面支出了一大筆錢。然而在來到基輔國立大學后,在報到時才被告知還要交付2600美元的住宿費和學費,否則就會被遣送回國。而在此之前,中介根本沒有提及此事。于是,他們的護照被拿走,有1名學生被遣返,還有1名學生因為反抗而被關進了監獄。非洲學生表示,他們在這里感覺自己是“被凌辱”的人,沒有任何權利。“我們是來學習的,畢業后回到非洲。我們沒有做出任何違法的事,不好的事,我們是正常渠道合法而來,為何對我們這樣啊。”
如今,中國留學生在烏克蘭的求學地域布局也開始發生變化,不再集中在首都基輔,而是選擇專業對口,學校條件好的地方高校。統計顯示:從留學生總量上目前哈爾科夫州居第一,有12700名留學生,其次才是基輔、敖德薩和第聶伯彼得羅夫斯克。哈爾科夫建筑學院的李萍就對記者說,她就是沖著這一學校的實力和學費及花費較低而來,此外,地方上的安全感要稍好一些,在基輔襲擊外國人、外國學生的事件時有發生。她來自一個工薪家庭,要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她的理想是大學畢業后,回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