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美國課堂:這位老師不走尋常路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邁克是我見過的最不走尋常路的老師,他的課堂真是非比尋常。”現在美國東北大學攻讀藥事管理的路子揚告訴筆者,教授醫療器械發展的邁克教授令他印象深刻,
邁克不允許可以自學的內容占據寶貴的課堂時間,每當被問及為何不詳細介紹條例時,邁克總會挑著眉毛壞笑地說:“連猴子教上幾遍都會照著做。”他更樂于在課上講歷史,他總是通過講述美國醫藥管理發展史上的典型事件,引導學生去發現美國食品藥物監管體系中的漏洞,因為他堅信找到漏洞是完善該體系的第一步。
一次,邁克播放了一段視頻,他首先假設每個人都是視頻中那輛公交車的司機,并在一旁解說每站上下的人數,于是學生按常理去專注于人數,邁克卻提問:“公交車的輪胎是怎樣的?”底下嘆息聲一片。大家再次觀看視頻,邁克繼而發問:“司機的眼睛是什么顏色?”沒有人回答,直到邁克點破,司機就是他們自己時,同學們才恍然大悟。邁克用生動的方法演示了要如何突破思維習慣,跳脫思維限制,運用“反其道而行之”的教學方式,深深影響了每個學生。
這節課后,路子揚深刻地意識到了培養發散性思維的重要性。“邁克強調怎樣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這幾乎改變了我的思考方式,經歷這樣的課堂,是件幸運的事情。”路子揚說。
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的溫潔在留學期間也遇到了兩位很特別的英語老師,她們的課堂都令人難忘。麗莎教授英語聽力,可愛、風趣是溫潔對她的評價。
國際學生最難過的是語言關,課堂氣氛太嚴肅往往會讓他們緊張而效率下降。麗莎老師特別會制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她總是會帶各種各樣的玩具到課堂上來,設計豐富多彩的游戲,寓教于樂。“在麗莎老師的課上,大家都特別積極熱情,總覺得她的課比別的課時間短很多,但記住的內容卻一點也不少。”溫潔說道。
溫潔遇到的特曼是另一位有魔力的老師,她能夠讓最枯燥乏味的英語基礎寫作課變成最受同學們追捧的熱門課程。
課堂外的課堂
誰說上課就一定要在教室里?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攻讀新聞學專業的陳丹雪就是扛著攝像機,在各種各樣的戶外場所修完她的媒體展示與表現課程的。
教他們這門課的萊特曼老師很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一直強調要學會如何在鏡頭前表現自己,甚至每堂課布置的作業都很有實踐性。
萊特曼原先是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兒童節目制作人,因此非常了解電視節目的制作流程。他強調動手實踐,所布置的期末作業便是走出校園去錄制一段新聞視頻,包括獨立完成錄制、剪輯、播報等。
陳丹雪和她的同學——墨西哥女孩蘇珊娜一同完成了“紗麗(印度傳統服裝)之旅”的拍攝。“我們扛著攝像機來到新加坡有名的‘小印度’街,路人都好奇地看著我們。”陳丹雪說。
完整地完成一段新聞視頻的錄制和播出非常不易。賣紗麗的店主都是印度人,陳丹雪她們光是說明來意就花了不少工夫。 “不過店主很熱情,仔細地幫蘇珊娜穿好一層層的紗麗,并且耐心地為我們講解每一層紗麗的含義。”
完成了視頻拍攝后,陳丹雪評價說:“上了這一學期的課程,我們對電視工作室的運作流程都有了基本了解,包括使用攝影機、導播機、匹配字幕與畫面、播報新聞等,我們都全程參與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