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澳故事:來自陌生老人的鮮花和善意
天津網
在澳大利亞這片浪漫的天空下,有一群中國留學生,他們或快樂,或忙碌,或滿足,或孤獨地生活著。他們的每一點付出,每一滴收獲都是最寶貴的成長的見證。
找尋工作
受訪者 彬彬(化名) 21歲 天津人 維多利亞建筑學院 土木工程 建筑系
在墨爾本,我面臨的最大的困難不是聽不懂當地老師的說教,也不是每天嚼讓人頭皮發麻的面包,而是像一只無頭的蒼蠅般去尋找我的第一份工作。
我還清楚地記得剛來墨爾本時,由于英語不算好,又沒有什么經驗,一個人整天盲目地去找招聘的地方。必須承認,我是一個很內向的人,看到陌生人都會臉紅,更不用說去厚著臉皮用我蹩腳的Chinglish向當地人詢問。但是,越不說嘴就越笨,為了獨立生活,我還是壯著膽子走進了第一家當地人的餐館。后來發現,開口說話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那么糟糕。慢慢的,我已經很能“隨機應變”了。最后,整條街的餐廳都留下了我的聯系方式。
我在墨爾本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自助火鍋店的廚師助理。第一天上班就是去刷碗,面前是摞的高高的沾滿油漬的餐具,雙手泡在冷水里,一干就是好幾個小時。一整天下來,我已經忘記了自己是如何回到家中的,只清楚地記得腰痛,腿痛,胳膊疼,人就像是一部要散架的機器。這樣的日子,熬過了兩個月,身體才算慢慢的適應。這份工作我堅持了一年半的時間,雖然工資很低,一小時只有8澳元,但是我卻格外珍惜,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嘗試用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
眾多的“第一次”
受訪者 小舟(化名) 25歲 天津人 澳大利亞巴拉瑞特大學 會計學碩士在讀
在澳大利亞墨爾本,我經歷了人生的許多“第一次”:第一次搬家,第一次開口和當地人講話,第一次找工作,第一次懷念家鄉的飯菜,第一次發覺和國內的朋友們聊天是一種幸福。。。。。。
談談我第一次上課的經歷吧,有點囧,有點慌,莽莽撞撞的,但卻讓我記憶猶新。
11月19日,是第一天去學校報道的日子。因為我住的地方離學校很遠,需要跨越兩個時區,所以為了早上準時到達,我特意上了兩個鬧鐘。墨爾本的太陽總是這么勤快,5點天已經亮了,真的很不習慣,那時才是中國的凌晨兩點。拍拍臉,深呼吸,好讓自己迅速的清醒,然后又不放心地檢查了一遍該帶的東西。出發!我踏上了去學校的路。
手心里攥著昨晚向房東換的20澳元,心里卻像揣著個兔子一樣忐忑,不怕別的,就擔心第一次坐電車會出丑。鼓足勇氣上了tram86,老天保佑,前面的人有買票,我看到了全過程,心里頓時有了底。自打上了車,我就目不轉睛地盯著每一個站牌,生怕坐過了。一個小時的車程,終于順利的到站,但不幸還是發生了,我錯過了一個路口,離學校越走越遠,最后還是在一個當地人的指引下來到了目的地。一看表,我竟然早到了一個小時。等吧,沒有更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