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爾族愛爾蘭的逐漸衰落
這段時間英格蘭的宗教變革對愛爾蘭產生了重要影響。后來被稱為老英格蘭人的愛爾蘭,即諾曼底定居者的后裔,對已經導致了愛爾蘭(英國)國教成立的新教改革基本上持敵對態度。此外,愛爾蘭作為一個既靠近不列顛又靠近大陸歐洲的島嶼,處于中央戰略要地的地位,因此很可能成為英格蘭不滿者或外國敵人的據點。這使解決愛爾蘭問題具有幾個世紀以來不曾有過的緊迫性。
作為對宗教分歧和對英格蘭國王從不列顛引入新定居者的反應,蓋爾族人在愛爾蘭發動了一系列叛亂。他們的反抗最終被壓制,到了1603年,最后一個蓋爾族堡壘,烏爾斯泰(Ulster)也被歸入英格蘭國王的統治之下。后來把很多英格蘭和蘇格蘭定居者帶到了烏爾斯泰的烏爾斯泰種植園,對該省的宗教和政治格局產生了持久的影響。
愛爾蘭在17世紀的政治史,與英格蘭和蘇格蘭發生的事件有著密切的聯系,其中包括內戰、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起義、查爾斯二世復辟、讓威廉姆和瑪麗登上英格蘭王位的光輝革命(1688年)。以信奉舊教的老英格蘭人和蓋爾族愛爾蘭人為一方,以信奉新教的新蘇格蘭人(包括其他新定居者)為另一方,雙方開始爭奪至高權,整個這個時期,經過無數次此起彼伏的爭斗,最后在博伊奈(1690年)和奧格里姆(Aughrim)(1691年)戰役中塵埃落定。老英格蘭人和蓋爾族愛爾蘭人被打敗,隨后,他們的領導人和追隨者(‘野鵝’)大多離開愛爾蘭去國外繼續他們的軍事、宗教或商業生涯。成了國教的新教徒壟斷了政治權和土地所有權,并制定了歧視舊教(天主教)的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