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3 Manners at the Table 餐桌禮儀
1.英美人士去飯店還咖啡館時,往往比較注意自己的儀表,因為這些地方被認為是正式的社交場合。飯店、咖啡館環境幽雅,一般都有背景音樂播放,因此顧客高聲說話、大聲喊叫的情況很少見。這與在國內的餐廳就餐時不同,人們往往喜歡熱烈的氣氛,不時可以聽到滿桌“夾菜、吃啊、別客氣”或熱鬧的劃拳聲,這些現像在國外是絕對沒有的,如果你真想熱鬧,那就去酒吧。
2. 吃西餐時,讓刀、叉與盆、碟相碰發出響聲不好。渴湯時最好也不要出聲。如果不習慣使用刀、叉,可以要求招待為你換雙筷子。國外的餐廳中一般都為顧客準備了筷子,比較周到。另外,在國內,用自己的筷子為別人夾菜是常事,人們這么做表示關系親密。而在英美國家,不可以用自己的筷子為別人添菜,更不應把自己盤子里的菜分給別人,除非你還沒有動過。
3.在國外的餐館,客人吃完飯是要付小費的。小費問題比較復雜,大多數人給餐館招待的小費是其餐費的 15%左右。給小費時要注意,一般是將小費放入盤中,而不是直接遞到招待手中,這樣顯得不尊重對方。另外,給小費時,說話要客氣,不能說“Herer is the tip.”這樣聽起來太生硬。只說“Here is the bill, keep the change, please.” 就行了。
4. 在就餐時要注意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需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對于西方的餐桌禮節,大多數中國人了解的并不多。最困難的是搞清楚什么樣的場合是要求禮節的。其實,這方面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只是一種隨著時間的推進而不斷發展的行為規范。餐巾的使用、肘部的擺放位置以及面包的食用方法是易出問題的地方。千萬不要將餐巾像小孩戴圍嘴一樣塞進脖領里。飯后切記不要用力擦拭你的嘴巴,最后是輕輕地把嘴唇抹干凈,尤其當你涂著唇膏的時候。
5. 對于手機的濫用,我們建議,在用餐時最好把手機關掉。如果你在這時接聽電話,就會讓主人認為還有其它事情比他(她)的陪伴更重要。這種做法很不禮貌。如果真的有急事要處理,你可以事先把電話轉到餐廳,然后盡量在不被人注意的情況下去接聽。
6. 禮貌還表現在去洗手間的時間還錯開,以免一幫人同時離開餐桌而使進行中的談話中斷。女士們在化妝間的談話也是如此。
7. 對于中國人來說,還有一個問題必須強調一下,那就是要拋棄對于手拿食物所懷有的根深蒂固的厭惡情緒,而西方人這樣做是不假思索的。不過大家要注意,食用面包時一定要掰開,不要用刀子切,一口吃一小塊。肘部要離開桌面。
8. 外國人不喜歡多吃糖,因為這樣易導致胖以及引起心臟病、高血壓等病。此外,歐美國家的人也厭惡動物油和鹽。吃太多的動物油鹽會對心臟有害。英美人士較少喝湯,烹調的菜肴也不帶湯,以干食為主。如果需要喝湯,則用勺子在湯盤里舀著送入口中。一般來說,一套正式的西餐包括:開胃品(APETIZER);湯(SOUP) 主菜(MAIN COURSE);餐后食品(AFTER-DINER SNACKS)和咖啡(COFFEE)。
9. 在美國,人們習慣先食物用刀子切碎,然后再拿叉子食用。在歐洲人們把食物一切一小片,放人嘴中;與旁人交談時,就先暫停進餐。而以上兩種方法均不同的是,我們中國人吃飯時,總是習慣把碗端起來對著臉,在西方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