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迪·佩登與圣杯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 (1975)
在英國《蒙蒂·派松和圣杯》的地位無可動搖,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制作者1969年開始表演的蒙蒂·派松的飛行劇團是英國荒誕劇的泰山北斗,更因為在這部影片之前甚至之后都再也沒有哪一部電影能夠將支持英格蘭歷史的亞瑟王傳說調侃到無以復加,令人瞠目結舌的程度。
《蒙蒂·派松和圣杯》是一部成本非常低,甚至低到能夠在影片中被創作人員用來調侃的電影。亞瑟王和他的隨從潘西為了召集圓桌騎士而游歷英國,但因為他們實在太窮了買不起馬匹所以只能用椰子殼相互敲擊的聲音代替,可是英格蘭地屬寒帶根本不可能生長椰子,因此這個矛盾本身就成為了本片的開場笑話。在亞瑟好不容易召集了全部圓桌騎士之后,他們意外地碰上了閑閑沒事做的上帝,在上帝的授命之下這幾位腦容量堪比牡蠣的英國神話人物開始了他們的低成本,低預算的圣杯搜尋之旅。
《蒙蒂·派松和圣杯》不僅僅調侃了英格蘭的神話還涉及了英國的政治制度、民族問題、階級分別、宗教信仰、性問題以及英國與外國,也就是法國的關系。在尋找圣杯的路上亞瑟與法國人經歷了一次不同尋常,但同樣是低成本的對峙。亞瑟王的計算失敗,跌落的木馬剛好壓死了他的忠實隨從潘西,然而他們依然堅定不移地繼續著圣杯之旅,在經歷九死一生的磨難之后他們終于來到了隱藏最重要線索的洞穴。
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發現用動畫片來表現怪獸是一種低成本的調侃,并且亞瑟王和他的騎士們之所以能夠逃脫怪獸的追殺是因為負責作畫的動畫師突然心臟病發作,在這一連串荒誕不經的冒險之后他們終于接近了圣杯的所在,但是就在這個時候電影卻以一種絕對反高潮的方式結束了。至于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局眾說紛紜。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派松劇團正是希望通過現代社會與歷史傳說的對比,讓人仔細思考話語的復雜性,究竟是什么成就了歷史?
喜劇電影對此提供了獨辟蹊徑的解答方式,而支持這種解答的形式被稱為“派松體”,是派松劇團的獨特表演風格,對于后來的所有超現實主義喜劇而言派松體是一種無法超越的巔峰。看到這樣的影片我們或許會想到周星馳,但周氏無厘頭喜劇畢竟比蒙蒂-派松晚出現了二十多年。《蒙蒂·派松和圣杯》這部上演于1975年的影片在二十多年后依然被稱為英國歷史上最好的五部喜劇片之一,甚至連這部影片的宣傳片也足以稱得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