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是一部宣揚平等愛情的電影,和《泰坦尼克號》有一樣的精神內核
前言: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達》再次運用最牛逼的技術和最完美的電影語言締造了一個票房神話。這位非大片不拍的導演沒讓世界失望。短短17天,《阿凡達》全球票房超過10億美金。卡梅隆一躍成為全球唯一一位擁有兩部全球票房超過10億美金的導演。他就像片中那個騎著巨龍歸來的魅影騎士。我們的“世界之王”再臨了。
《阿凡達》是部再主流不過的電影了。這種主流氣質似曾相識,又屢試不爽。從《阿凡達》里,我們可以看到美國主流電影人的思想和意志,更可以看到中國電影與好萊塢電影工業的差距。于是,我們策劃了這個連載,讓大家可以從《阿凡達》里全面了解美國、美國電影和美國文化。
第五章:愛情、勇氣與責任
不論冷兵器時代還是熱核武器時代,人類主流精神對愛情、勇氣與責任這三個主題都是贊頌的。大多美國主流影片的主題也同樣如此。
翻看美國影史佳作,不論《卡薩布蘭卡》、《羅馬假日》,還是《魂斷藍橋》,這些經典影片也盡有著此類經典元素。而帶有古希臘英雄主義情結的影片則更不用說。近些年的《最后一個莫西干人》《勇敢的心》《與狼共舞》《角斗士》和《特洛伊》等等也同有此類元素。看似不著邊際的科幻大片,如《蜘蛛俠》、《蝙蝠俠》、《超人》、《指環王》、《金剛》、《金剛狼》、《變形金剛》、《星際迷航》和《阿凡達》也同樣有著此類情結。可以說,這些經典元素是這些影片融入主流,獲得成功的鍵。
跟愛情、勇氣與責任相對照的是仇恨、膽小和懦弱。有時編導會在影片里安排一個具有此類負面精神的人物以跟主角進行對照,而有時編導則會讓主人公出場時多少帶有此類氣質,好給主人公以成長空間,進行蛻變。卡梅隆便在《阿凡達》的故事里用的后種方式塑造主人公的英雄氣質。當杰克騎著魅影出現在手足無措的納維人面前時,觀眾一下覺得杰克異常高大,為杰克的成長感到興奮。而那一刻,杰克也從夾在地球人立場和道德中間的瘸子,變成了精神世界的巨人。
卡梅隆是講故事的高手,他在此前便很好地把玩過此類主題。《終結者》里,未來戰士和莎拉的愛情讓人覺得驚心動魄。約翰·康納的父親受未來約翰·康納的影響,變成了堅強的戰士。而他身上的閃光點又很好地作用到了莎拉身上。我們愉快地看到了莎拉的成長。《異形2》里,雷普莉對特種部隊隊長同有有著愛情。女孩面前,雷普莉的勇氣與責任絲毫不遜于男人。《真實謊言》里哈利的妻子和《泰坦尼克號》里的羅絲同樣如此。而對《泰坦尼克號》中各類元素的調用讓卡梅隆一躍成為好萊塢頂級大導演。他比淵博的馬丁·西科塞斯拿到小金人早得多。由此可見,想俘獲觀眾并得到好萊塢精英們的一致認同,未必需要動用多么淵博的導演技巧。
反觀近年來的眾多主流大片,則少有對人類美好心靈的贊頌與謳歌,絲毫沒有站在人類高度看待問題的豁達。很多人眼里只有金錢,因而他們永遠無法與卡梅隆比肩,只能在殿堂對面的澡堂里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