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悲傷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擁有
昨天,看完這部“天堂電影院”,頭痛在2小時53分鐘之間劇烈升級。腦子里面突然出現了within temptation的歌中我最喜歡的那首hand of sorrow中的一句歌詞:He is torn between his honor and the true love of his life。Alfredo阻斷了Salvatore的愛情,成就了他的事業,直到影片結束,我仍然不知道這樣善意的決定是不是明智。古人云:哀兵必勝;我在新加坡上課的時候,老師曰:痛苦比幸福更能促使一個人的成功。是不是失去心愛的女孩的刺激,服兵役的折磨,小鎮人民像驢子一樣麻木,重復,單調的生活促使Salvatore離開了小鎮,去了羅馬,成就了Alfredo地夢想——“我不要聽你說話,我要聽別人談論你”,這我不得而知。
愛情會使人縛足,平庸,墮落;這是我一直同意的觀點。現實中,童話中,文學作品中,我沒有看到多少讓我為之動容,說的出理由的愛情。我不知道為什么在地鐵上坐在我面前的一對男女要緊緊依偎,不知道他們結束了這段感情,是不是和另外兩個人重新重復這樣的模式。愛情會嚴重毀壞一個人的大腦,通常可以達到腦殘的程度,但是面對這樣殘酷的結局,所有的人仍然在前赴后繼。“天堂電影院”講述著Salvatore成為著名導演的故事,雖然他成名后的輝煌只是短短幾個鏡頭,眾人的幾句話,但是見微知著,足可以知道Salvatore是多么出名的“大人物”。從小到大,飾演Salvatore的三個演員,我還是最喜歡中年的他,一頭白發,高大的身影,冷峻的面龐,深邃飽含傷感的眼睛。這樣的一個名導演,可以拍攝中眾人肯定的片子,卻沒有勇氣回到會觸動他最柔軟神經的家鄉,卻沒有心情去認真地愛一個人,只能讓生活在麻木中升華,女人在床上不停地換。當他知道當年的愛情,是Alfredo刻意阻斷的時候,仍然期待著與愛人發生什么;但是那個曾經的女孩已經是人妻人母,告訴他所有的美好都是回憶,我們沒有將來。所以有人說,Salvatore雖然功成名就,但仍然是孤獨的,悲傷的,可憐的。
我不同意。面對前途和愛情,選擇后者的要不是非常灑脫,就是生命中的失敗者,而現實中后者居多。如果當年,Salvatore結婚了,和他心愛的女孩日夜廝守,就像他年輕時候一樣,我覺得他不能成為日后的著名導演,頂多是個小鎮的電影放映員,和Alfredo一樣,過著重復,沒有激情的生活,最后在電視時代取代電影時代的時候,失業,沒有工作,沒有前途。Alfredo正是看透了這點,告訴Salvatore不要寫信,不要回頭,不要想我們,永遠地離開這里。這樣的良苦用心,換來了Salvatore的功成名就。他也許空虛,也許有永遠解不開的心結,但是這種悲傷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擁有。
故鄉的小鎮,電影已經被電視取代,昔日的電影院也已經滿目破落即要被炸毀來修建停車場。小鎮的人都想觀看影院炸毀,新鮮好奇的年輕人和感慨惆悵的老人們聚集而來。曾經容納小鎮人們的嬉笑怒罵的天堂電影院,轟然倒塌。Salvatore回到城市,他打開老艾弗達留給他的禮物:一盤電影膠片,當初被刪去的接吻鏡頭都被接在一起。當初小多多曾經那樣百般企求而不得的膠片,現在老艾弗達一并送給了他,連同一些令人緬懷的記憶、一些流逝的歲月與夢想、以及那個已經過去的曾經帶給人們天堂般幸福感受的電影的時代。
物是人非,時過境遷。留得住的是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夢想,留不住的是自己的心境,自己的愛情。孰重孰輕,我選擇支持這種結局。人生也許是完成大自然新陳代謝的一個過程,你應該選擇出生,成長,家庭,繁衍,死亡;但是,你也可以選擇平庸中的一些變數,確實如電影中說的:每個人都在追逐一顆星星。
經典中的經典
天堂電影院更像是導演托那托雷的自傳,和海上鋼琴師以及美麗的西西里傳說一起,射影了導演自己豐滿的童年。那中濃濃的思鄉情結在影片里洋溢、流淌。而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為托托,更表達了導演自己對往事的緬懷。所以,與其說是故事片不如說是托納托雷運用電影這一手段記錄和表達了自己的人生和自己對人生的認識以及看法。
個人比較感慨的是在無數商業片云集的今天,這部電影依然能夠讓我定定的坐在那里180分鐘(還是173分鐘?)將近3小時的觀看缺絲毫沒有讓我覺得屁股痛;反而讓我在看了3遍的今天又重溫了一次。
而重溫的同時又騙了N公升筆者的眼淚...
哎,奈何為之?
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