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悲壯地死去;或者卑微地屈服。
或者,根本連選擇的余力也沒有。
從古老的巖石里走來;是用悲情點燃了的瘋狂。
向前。是已經躺倒在血泊里的勝利。
——火神紀。題記。
從《斯巴達300勇士》到伊朗總統的文化顧問對這部電影抗議以及伊朗舉國上下對這部電影的抵制行動,如果拋開了伊朗的核問題和美國的外交政策不說,也許,可以從側面看到這部電影對波斯世界的沖擊和在電影藝術上的成功。且不說這部電影所做出來的那些繁美的殺戮是否真的包含著可怕的政治暗喻,如果這只是一部平平無奇的電影的話,也許,伊朗人會不會連去抵制也懶得呢??偨y的文化顧問稱“該片侮辱了波斯(伊朗)文化,是美國針對伊朗文化而打的一場心理戰”,這樣的大罪行一下子砸下來也許沒能把這部電影給砸死,反而把這部電影給砸得更火了。
很多人都在度測著這部電影所包含的政治暗喻,假如電影里的古波斯代表著的是現在的伊朗,薛西斯代表的是現在的伊朗核問題的話,那么,也許這部電影也許就真的不言而喻如同司馬昭之心了??墒牵娪笆欠裾娴氖侨绱藦碗s呢?,F實中的政治問題之所以會投射到電影里去,不過是現實中的人們對于民族自尊心的過度敏感罷了。
電影,純粹地看電影以及愛電影,也許,一切會簡單明了得多。他們有他們的談判桌,我們也有我們的電影黑房。也許,這就是為什么這部電影于我絲毫不能引發起電影之外的任何波瀾。而我們既非談判者,那么就可以放心地對著這頓視覺大餐大塊朵頤了。
這部電影從嬰兒時期的里昂尼達開始,講述了他悲壯的一生。如何為了保家衛國而奮勇抵抗著波斯帝國的進擊,如何帶領著他的三百勇士利用地勢之利抵御浩浩蕩蕩號稱有數百萬軍的侵犯,直到最后勇敢地戰死。
因為整個故事帶著厚重的民族感和為保家衛國而戰的榮譽感而給整部電影染上了一層悲戚的美感。電影保留了漫畫原著里的唯美悲情的寫景和對人物服飾上的更改,于是,本來應該身穿著沉重戰甲的斯巴達勇士們全部赤裸著古銅色的肌肉在戰場上為了自己和族人的榮耀而戰。對于血腥的交戰,電影運用了大量電腦制作出來的特技,飛濺的鮮血,慢快鏡的快速切換,在視覺上合成了我們所看到的華美效果。只是,這也給這部電影留下了一個致命的BUG,所有的戰士們似乎永遠不會在戰爭里染上敵人的鮮血。
如何把戰士們訓練成天底下最驍勇善戰的軍隊,電影用里昂尼達的成長詳細地講敘了斯巴達人那種近乎殘酷無情的教育方式。而為什么要那樣子把自己心愛的孩子都變成不仁慈不后退不害怕的英勇戰神呢,也許,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電影用一種相對極端的方式控訴著自古以來人們對欲望和權力的追求而引發的瘋狂的戰爭。
用一種更理性的方式去疼愛自己的孩子。如何才能給他們一個更好的生活呢。嚴厲的訓練讓他們足以抵抗強大的敵人和野獸而保護自己的族人和家園,不對敵人仁慈的麻木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世事殘酷,只有把自己變得強大的時候,他們也許才能保全自己美好的生活。
這也許就是斯巴達人對于自己那種無情的要求最理性的處世方式,也是他們對于孩子最有遠見的保護方式。與其在戰場上被敵人俘虜或者奴役甚至落荒而逃,倒不如在出生的時候不夠強壯就將其舍棄,在野外和野獸抗爭的時候死于野狼的尖牙利爪下。
榮耀。尊重榮譽。對于斯巴達人來說,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性本身的懦弱。所以,戰死沙場才是斯巴達勇士最光榮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