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盜》系列已經拍到第三部了,說實話,除了宏大的場面、華麗的鏡頭之外,后兩部已經沒有什么更吸引人的地方了,而像第一部那樣曲折、精彩的情節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當一部電影喪失了情節上的優勢,而只剩下對眼球的刺激時,相信它也不會走得太遠了。當然,我們還是不能否認,《世界盡頭》上映幾周以來,它還是贏來了不凡的票房收入的。
票房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票房是萬萬不能的。制片人制作電影,追根究底還是為了爭名奪利。如果拍電影不掙錢,人家又怎么會投資,所以說,票房絕對是衡量電影好壞的一個極重要的因素。但是,如果一部片子只是一味地去追求票房,一味地去應用特技,一味地去吸引觀眾們的眼球的話,那么它必然會失去另外一些更為寶貴的東西。比如它的情節、它的政治意義、它的教育意義等等。電影是為觀眾服務的,如果只追求讓觀眾在感觀上得到刺激的話,日后的電影必然會變成同一個樣子,觀眾必然會產生視覺上的審美疲勞,票房自然會下降了。
說實話,《加勒比海盜》的后兩部,我都沒有看懂。如果不去看電影簡介的話,我都不知道它到底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我只是知道有一些與第一部同樣名字、同樣長相的人出現在我們面前,而他們到底想要做什么,真的是一概不知了。鏡頭的宏大氣勢造成情節上的混亂,在接受眼球刺激的同時,你已經無瑕去顧及這到底是個怎樣的故事。一群人亂七八糟的歷險,不知何故的打來殺去只會令你感覺眼球應接不瑕,至于為何會這樣發生,似乎已經不再重要了。
就個人而言,我看電影還是比較看重情節的。能夠有個好情節,才會真正的去吸引觀眾。當然,視覺效果也是必不可少的,畢竟能夠看到美侖美奐的場面、富麗堂皇的鏡頭,也是我們看電影時的追求之一。所以,能夠將這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算是成功。二者如果拋棄其一,尤其是情節,必然會造成影片的不完美性。
從去年的《加勒比海盜2:聚魂棺》已經可以看出端倪來了,雖然它的舞臺設計、美術布景全是一流的,但也是由于這些一流的元素造成它情節上的黯淡。不能否認,后兩部的《加勒比海盜》在情節上雖然有些雜亂無章,但是也算是曲拍離奇了,比起那些只顧場面、鏡頭的片子,不知要好上多少輩。當然,也正是如此,才使它們能夠一而再,再而三的打破票房神話。不過,與第一部《加勒比海盜》比起來,它們更像是一部炫耀科技的工具,絕對算不上一部好的電影作品了。
不過罵完之后還是得好好欣賞的,本片中兩段最宏傳壯麗的鏡頭應該有兩處。一處是眾人從另外一個世界救回杰克船長回程時,將船弄倒過來的那段;另外一處便是最后黑珍珠號與飛翔的荷蘭人號兩艘巨艦在漩渦中拼斗的那段了。這兩處應是本片的看點。第一處不得不讓人想起九七年的《泰坦尼克號》,那艘船沉沒時的一幕幕又浮現在自己眼前,而與此同時,我也不得不將去年的《海神號》與之相比擬。這一段的鏡頭,比起那兩艘沉船時的情景,少的也只是一絲悲壯罷了。在其余的方面,這艘從邵峰處借來的木船將沉船的過程演繹得更為真實。而后面的漩渦,應該算是本片的高潮了。比起第二部中的大章魚來,這個海之女神似乎是更無能一些,她并沒有更多的力量,只好弄出一個冒似嚇人的漩渦來打發我們這些眼巴巴觀望的觀眾。海上的漩渦的確算是非常可怕的,不過大家一旦想起荷蘭人號經常自動沉入海底的一幕時,這個漩渦恐怕只能算是個玩具了。它對荷蘭人號上那些怪物的威脅幾乎為零了。而與之旗鼓相當的對手杰克一行人自然也不可能被漩渦傷害到了。盡管場面氣勢很宏偉,但是也只能留給我們一種虛張聲勢的感覺。
除了這兩處地方之外,大衛瓊斯、杰克斯帕羅、威廉特納、伊莉莎白、巴羅斯以及東印度公司的首腦這六個人會晤的時候也留給我深刻的印象。這六個人各懷鬼胎,站成兩排的樣子,像極了現實中的六方會談。除此之外,作為一名中國人,大家肯定還會非常關心在片中出演邵峰的周潤發。個人認為,他的表演還是比較到位的,只是在片中的戲份實在是太少,不免有些遺憾。
《世界盡頭》算不上是部非常好的片子,但它卻是部非常好的大片。票房神話依然將它圍繞,這也是人們預料之中的事情,盡管它不像前兩部那樣優秀,但是茶余飯后作為一種休閑也是種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