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偶爾地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首頁 > 雙語閱讀 > 名著小說 > 悉達多 > 正文
本書簡介:
古印度貴族青年悉達多英俊聰慧,擁有人們羨慕的一切。為了追求心靈的安寧,他孤身一人展開了求道之旅。他在舍衛(wèi)城聆聽佛陀喬答摩宣講教義,在繁華的大城中結(jié)識了名妓伽摩拉,并成為一名富商。心靈與肉體的享受達到頂峰,卻讓他對自己厭倦、鄙棄到極點。在與伽摩拉最后一次歡愛之后,他拋棄了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來到那河邊,想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最絕望的一剎那,他突然聽到了生命之河永恒的聲音……經(jīng)過幾乎一生的追求,悉達多終于體驗到萬事萬物的圓融統(tǒng)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毀的本性,并最終將自我融入了瞬間的永恒之中。
作者簡介:
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7.2-1962.8.9)德國作家。1923年46歲入瑞士籍。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愛好音樂與繪畫,是一位漂泊、孤獨、隱逸的詩人。黑塞的詩有很多充滿了浪漫氣息,從他的最初詩集《浪漫之歌》的書名,也可以看出他深受德國浪漫主義詩人的影響,以致后來被人稱為“德國浪漫派最后的一個騎士”。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門青》、《荒原狼》、《東方之行》、《玻璃球游戲》等。
主要生平及創(chuàng)作
出生于德國西南部的小城卡爾夫的一個牧師家庭。自幼在濃重的宗教氣氛中長大,1891年,他通過“邦試”,考入毛爾布隆神學(xué)校。由于不堪忍受經(jīng)院教育的摧殘,半年后逃離學(xué)校。這期間他游歷許多城市,從事過多種職業(yè)。
在比較廣泛地接受東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04年,黑塞發(fā)表了長篇小說《彼得·卡門青特》,一舉成名,從此成為專業(yè)作家。這一年他與瑪麗結(jié)婚,移居巴登湖畔,埋頭寫作,1906年發(fā)表了長篇小說《在輪下》。這一時期的創(chuàng)作以浪漫主義詩歌、田園詩風(fēng)格的抒情小說和流浪漢小說為主,作品洋溢著對童年和鄉(xiāng)土的思念之情,充滿對廣大自然和人類的愛,同時也表現(xiàn)了青年人的精神苦悶與追求。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黑塞的創(chuàng)作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學(xué),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國的老莊哲學(xué),并對榮格的精神分析產(chǎn)生了深厚的興趣。他試圖從宗教、哲學(xué)和心理學(xué)方面探索人類精神解放的途徑。這時期的長篇小說有《克努爾普》(1916)、《德米安》(1919)、《席特哈爾塔》(1922)、《荒原狼》(1927)和《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1930)等。這些書深受西方讀者的喜愛,得到極高的評價,其中《荒原狼》曾轟動歐美,被托馬斯·曼譽為德國的《尤利西斯》。
30年代后,法西斯在德國猖獗,黑塞對社會前途陷入深深的懷疑與絕望之中,但他仍不倦地從東西方宗教與哲學(xué)中尋求理想世界,《東方之行》(1932)、《玻璃球游戲》(1943)正是這一時期追求與探索的結(jié)晶。
黑塞被雨果·巴爾稱為德國浪漫派最后一位騎士,這說明他在藝術(shù)上深受浪漫主義詩歌的影響。他熱愛大自然,厭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筆優(yōu)美細膩;由于受精神分析影響,他的作品著重在精神領(lǐng)域里進行挖掘探索,無畏而誠實地剖析內(nèi)心,因此他的小說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靈感的作品具有遒勁的氣勢和洞察力,也為崇高的人道主義理想和高尚風(fēng)格提供一個范例",黑塞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
重點單詞 | 查看全部解釋 | |||
occasionally | [ə'keiʒənəli] |
想一想再看 |
||
disgust | [dis'gʌst] |
想一想再看 n. 厭惡,嫌惡 |
聯(lián)想記憶 | |
saturated | ['sætʃəreitid] |
想一想再看 adj. 飽和的,滲透的,深顏色的 |
聯(lián)想記憶 | |
pointless | ['pɔintlis] |
想一想再看 adj. 不尖的,鈍的,不得要領(lǐng)的 |
聯(lián)想記憶 | |
dull | [dʌl] |
想一想再看 adj. 呆滯的,遲鈍的,無趣的,鈍的,暗的 |
||
strict | [strikt] |
想一想再看 adj. 嚴格的,精確的,完全的 |
||
calmness |
想一想再看 n. 平靜,安寧;冷靜,鎮(zhèn)靜 |
|||
urge | [ə:dʒ] |
想一想再看 vt. 驅(qū)策,鼓勵,力陳,催促 |
聯(lián)想記憶 | |
audacious | [ɔ:'deiʃəs] |
想一想再看 adj. 無畏的,放肆的,大膽創(chuàng)新的 |
聯(lián)想記憶 | |
disposition | [.dispə'ziʃən] |
想一想再看 n. 性情,傾向,安排,處置,控制 |
聯(lián)想記憶 |


- 本節(jié)目其它精彩文章:
- 查看更多>>
-
名著精讀:《悉達多》-輪回(2)
席特哈爾塔不出聲。于是,他們玩愛情游戲,玩卡瑪拉熟悉的三十種或四十種不同游戲當中的一種。她的身子柔韌如美洲豹,像獵人的弓; -
名著精讀:《悉達多》-輪回(3)
疲乏就像一道紗幕,一層薄薄的霧氣,慢慢地降臨到席特哈爾塔身上,每天都變厚一點,每月都變混一點,每年都變重一點。 -
名著精讀:《悉達多》-輪回(5)
這時,一個夢提醒了他。那天晚間,他在卡瑪拉那兒,在她那美麗的大花園里。他們倆坐在樹下交談,卡瑪拉說了些引人深思的話,話背后隱含著某種悲傷和倦乏。 -
名著精讀:《悉達多》-輪回(6)
從這個夢中驚醒后,他感到自己被深沉的悲哀包圍著。毫無價值,他覺得自己過的生活真是既無價值又無意義,并沒有留下什么生動的東西,也沒有留下珍貴的或者值得保存的東西。 -
名著精讀:《悉達多》-在河邊(1)
席特哈爾塔在森林里游蕩,離開那個城市已經(jīng)很遠了。他只知道他不會再回來,他多年來所過的生活已經(jīng)一去不復(fù)返了。他嘗夠了這種生活的滋味,已經(jīng)到了惡心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