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賀齊(David Hirsch)一直沒忘記1998-1999年間那些損失慘重的客戶打來的令人不愉快的電話,作為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在芝加哥的美國私人銀行部的董事,他多年來一直小心翼翼地把客戶的錢投在藍籌股上,每年能取得15%到20%的收益。
John Segal但在當時,有些科技股投資者可以得到50%甚至100%的年回報率。賀齊的一些客戶因此撤回了資金,他們對他提供的投資服務(wù)表示不甚滿意。
現(xiàn)在,雖然他管理的客戶資金減少了35%或者更多,“但沒人再向我抱怨。”賀齊說,“他們不會追問我‘你對我的投資組合干了些什么?’他們只是問‘如今我們該干些什么?’”
這可能是動蕩時代帶來的一個正面效果:人們的抱怨沖動有所收斂。那些還有工作的人正在學會珍惜這份福氣。(如果你的鄰居已經(jīng)失去工作,你就會覺得不必為自己沒加上工資而抱怨。)有房子的人雖然不愿看到房價下跌,但至少房子還沒被銀行沒收。是的,我們的投資組合大為縮水,但大多數(shù)人還可以說,至少我們沒把錢交給金融巨騙馬多夫(Bernie Madoff)。
雖然投資活動只是暫時收斂,但在很多地方,我們看到了大蕭條時代艱苦奮斗精神的回歸及對于簡單事物的欣賞。
事實上,根據(jù)雅虎HotJobs網(wǎng)站2008年12月的一項統(tǒng)計,人們對工作的滿意度上升了。有近38%的被訪者表示,他們對自己的工作“非常滿意”,而2007年這一數(shù)字僅為28%。這也許意味著人們對自己還有工作懷著一份感恩的心。現(xiàn)在每個星期我們都能聽到很多報導(dǎo),說員工毫無怨言地接受減薪或暫時休假,有些這類團結(jié)一心的做法使公司其他部門的人得以保住飯碗。
而且,日益增多的“不抱怨”運動讓人們相信,怨天尤人并不是最好的出路,快樂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獲得,比如寫“感恩日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