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靈活變通
在批改英語作文的過程中,經常能發現一些將中文生硬地翻譯成英文的表達法。由于中英文之間的差異和詞匯量、表達法積累的不足,出現難于表達的情況是十分正常的。關鍵問題在于提高口語如何處理。有一句話叫做“立志如山,行道如水”,套用在這個問題上就很合適。寫英文作文,一定要有決心把它寫好,有信心把意思表達清楚,這是“立志如山”;但關鍵是遇到問題時要有個靈活的態度,能像流水一樣變通解決問題。
有個翻譯界的故事說:在某大型國際會議的招待會上,一道菜是用雞蛋做的。與會的客人問翻譯:“Whatisitmadeof?”本來是非常簡單的一個問題,結果翻譯太緊張,忘了“egg”這個詞,但是他急中生智,回答:“ItismadeofMissHen’sson.”這里,就是一個靈活變通的范例。繞道表達,是寫作中應該常常運用的一種方法。
要細心觀察
要寫好英語作文,還要帶著敏銳的目光細心地觀察,注意速成口語中一些表達上的習慣。
比如說,在正式文體的寫作中,很少用“itisn"t”這樣的略縮形式,而往往是一板一眼地寫作“itisnot”。同理,在正式文體中的日期一般不縮寫,阿拉伯數字一般會用英文表達(特別長的數字除外)。
再比如說,翻翻新概念速成口語第三冊所有的課文,會發現凡是一段文章的段首句出現轉折時,轉折詞However都放在句子結構中的第二部分,以插入語的形式出現。分析原因,是因為段落一開始就用轉折詞,會時轉折顯得較生硬、突兀。
最后,許多同學在提高口語寫作文時,習慣于把“since”“because”“for”這樣的詞放在句首引導原因狀語從句。事實上,在我們見到的英語報刊雜志文章中,這樣的從句一般都是放在主句之后的。另外,“and”也常常被誤放在一句話的開頭,表示兩個句子之間的并列或遞進關系。其實,經常留心地道的英語文章能發現,如果是并列關系,完全可以不用連詞;如果是遞進關系,用“furthermore”“whatismore”更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