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的存在,必定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每一個事物的產(chǎn)生必定有其產(chǎn)生的根源,并非憑空而降。
never-never land脫離現(xiàn)實
《莊子·逍遙游》談到一個“無何有之鄉(xiāng)”。在那里,樹木不會遭刀斧砍伐,人可以“逍遙乎寢臥其下”這和英國的Never-NeverLand(永不永不國)似乎同樣美好,只是也同樣虛無縹緲。
永不永不國是蘇格蘭作家巴里(James MatthewBarrie,1860-1973)創(chuàng)作的。在他的著名劇本Peter Pan(《彼得·潘》)里,永不永不國的兒童不會長大,也不會有煩惱,小飛俠彼得·潘就是這個國度最有名的國民了。
不過,這樣的國度只可能存在于幻想之中,所以,人們現(xiàn)在就用Never-Never Land或never-never land來比喻夢幻般美好的世界。說人家活在永不永不國,等于說他脫離現(xiàn)實了。
例如:
He lived in anever-never land and could hardly be expected to understand the sufferings of the poor
他活在一個理想得脫離現(xiàn)實的世界里,是不可能明白窮人苦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