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頑固”的霧霾連續四天困擾京城,遲遲不肯散去。大霧黃色預警仍在持續,市氣象臺同時發出北京氣象史上第一個霾橙色預警信號,亦是最高級別預警。截止昨晚20時,全市空氣質量仍為嚴重污染。北京市空氣質量監測數據顯示,北京幾乎所有區域都處于最嚴重的6級嚴重污染,各區的空氣質量監測站的實時PM2.5的濃度紛紛超過700。
【新聞】
請看《中國日報》的報道
For many years, Peking Duck and Peking Opera were probably the two most famous items named after the capital.
However, they now face a strong challenge. The heavy smog and haze that enveloped the city on the weekend — pushing the pollution index to a record high — has seen "Beijing Cough", a term coined by the city's expat community,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with local media and Chinese citizens.
許多年以來,北京烤鴨和京劇一直是首都北京兩個最著名的事物。
而現在,這兩個代表性事物面臨著強烈的挑戰。周末,霧霾天氣席卷北京,使得污染指數達到最高紀錄,而“北京咳”這個由生活在北京的外國人創造的名詞,在當地媒體和中國居民之間廣泛流傳開來。
【講解】
Beijing Cough就是北京咳。是居住在北京的外國人易患的一種呼吸道癥候,主要表現為咽癢干咳,同德里肚(Delhi Belly,一種痢疾性感染,表現為急性腹瀉)和羅馬燒(Roman Fever,一種類似肺炎與瘧疾的傳染病)一樣,類似外國人水土不服的一種表現,即來到北京就發作,走了就會好。smog and haze就是霧霾。
PM2.5,指空氣顆粒物(air particles)小于2.5微米(microns),可入肺甚至是血流(blood stream)中的顆粒物。周六,據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Beijing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數據顯示,北京許多地區的PM2.5濃度都超過900微克(micrograms)/立方米(per cubic meter)。這是北京自2012年初開始公布該數據以來所達到的最高值。
世界衛生組織(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規定,最微小污染顆粒的平均濃度(即PM2.5)不應超過每立方米25微克。
但是,空氣污染問題現在已成為整個國家的現象,而不僅僅是北京的問題。周六,在74個監測(monitor)城市中,有33個城市的PM2.5值超過了300微克/平方米。
周日上午,濃霧使至少25架次來往于北京首都國際機場(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國際航班(international flights)和國內航班(domestic flights)被迫取消。山東省和江西省關閉了多條高速公路,而由于能見度較低(poor visibility),周日上午發生了多起車禍事故,其中湖南省邵陽市的一起車禍中有一人死亡。
周日,國家氣象中心(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首席預報員(chief weather forecaster)馬學款表示,未來幾天中國都將持續霧霾天氣,1月16日將有冷鋒(cold fronts)移動到中國中部和東部地區,并將吹散霧霾。
可可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