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的存在,必定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每一個事物的產生必定有其產生的根源,并非憑空而降。
英語中的"I"為什么要大寫
各位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在英語寫作的時候,第一人稱單數的代詞I不管出現在句中什么位置都一定要大寫呢?
為什么you,we,they,he,she之類的人稱代詞不用大寫呢?
北京大學英語系教授辜正坤先生在央視《百家講壇》“當茶遇到咖啡”系列節目“中西語言文字與文化比較”一講中對上面這個問題有這樣的解讀:
"我們的人類的文化,包括中國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有時候在口語當中容易表現出來,最簡單一個字就可以把問題說清楚。
舉個例來說,在英語當中,以代詞來說吧,你(you),我們(we),他們(they),他(he),她(she),這些代詞都是不大寫的,但是只有一個字要大寫,誰呀,I,我就要大寫。
那么反過來說,在中國他就剛好相反,同樣的是稱呼“我”,那么中國人是怎么稱呼呢?他就不會去大寫了,當然沒有那個拼寫的大寫,用別的方式來表述,會說“在下”、“鄙人”,就是皇帝也會稱自己“寡人”或者“孤”,都是盡量地尊重別人,克制自己的這種心態。
這跟西方文化當中的“我”一下子就區別開了。一個代詞的使用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兩種文化是分道揚鑣的,在很多方面極性是相反的"。
辜正坤教授是我非常尊敬的文字語言學家,但是在這個具體問題上不敢茍同。第一人稱單數的代詞I大寫這個問題在語言學中是有共識的。
《巴恩哈特語源學辭典》(The Barnhart Dictionary of Etymology ,W H. W.Wilson,1988)中就有這樣的解釋:
"The pronoun "I"developed from the unstressed form of Old English (about 725) ic singular pronoun of the first person (nominative case). Modern and Middle English I developed from earlier i in the stressed position.I came to be written with a capital letter there by making it a distinct word and avoiding misreading handwritten manuscripts. In the northern and midland dialects of England the capitalized form I appeared about 1250"
也就是說,在古英語中“我”最初是用ic兩個字母來表示,逐漸演變成為單個字母i。一旦成為單個字母i的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i這個小寫的詞在手寫體中很容易與前后的詞混淆,所以大約在1250年起英格蘭中部和北部的方言中就開始使用大寫的I。
《莫里斯字詞源詞典》(Morris Dictionary of Word and Phrase Origins)也指出,把I(我)大寫與ego(自我意識)無關,只是為了避免混淆和錯誤(the reason for the capital I is simply to avoid confusion and error)。
此外,也有語言學者認為,I作為人稱代詞與you,they,he,she還是有區別的,因為這是書寫者的自稱,比如John Wilson是作者的話,如果寫自己的名字當然要大寫,所以當用I來代表John Wilson時也要大寫。
所以,英語中第一人稱單數I大寫并不是因為西方人個人至上、自我中心的思維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