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叫“‘火車’”
第一代火車出現于19世紀20年代的英國。隨著工業革命 ( Industrial Revolution )進程的不斷深入,蒸汽機被運用到交通工具上,一位名叫喬治·史蒂芬森( George Stephenson)的人研制出了實際可用的蒸汽機車,鐵路事業迅速發展起來,從此,人類的交通運輸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19世紀后期,我國開始修建鐵路,從西方引進火車這種交通工具。“火車”這個名字實際上是我國人對蒸汽機車的一種形象的俗稱。由于蒸汽機車采用外燃機作動力,紅彤彤的煤炭火燒著巨大鍋爐里的水,濃煙和蒸汽吞云吐霧,轟隆隆的巨響震撼著人們的心魄,“火”是這種交通工具最顯著的特征,于是,人們便稱之為“火車”,并且這個名稱慢慢變得家喻戶曉起來。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鐵路交通動力機械和車輛設備不斷更新換代,后來不僅有了燃油動力的內燃機車、以高壓電為動力的電力機車,而且現在還有了磁懸浮列車,這一切使得火車的功率不斷增大,速度不斷加快,乘坐條件越來越舒適。20世紀末,我國也最終告別了蒸汽機車的牽引動力時代。
但是,迄今為止,鐵路交通仍然以傳統的枕木鋼軌為基本道路設施,新的車輛仍然奔馳在傳統的路軌上,所以,盡管實際上鐵路上跑的已經不是名副其實的“火車”了,但是這個名字卻仍在沿用,而且估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這個名字仍然會沿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