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神奇的“軟音”
這里借用學過俄語的朋友教我的一個概念,所謂的“軟音”在語音學里面一般被叫做“顎音化”,常見于東歐和亞洲語言,特點是舌頭中部抬高靠近上顎造成口腔空間狹窄。這種“軟音”,可以使語言變得非常動聽,但某些時候十分困難。最典型的軟音就是漢語里的 j q x,但這三個音對于不少南方人甚至一些北方人來說,都是噩夢般的艱難,也是學普通話的最大障礙,于是產生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就是把這三個原本的平舌音變成卷舌,這樣就容易多了,聽港臺的國語歌曲以及內地不少南方流行歌手唱歌,都能感覺到這些。
為什么說這些呢?因為軟音一切的一切都來自一個發音,在英語音標里寫作 [ j ],漢語拼音里就是 y 。軟音沒有獨立的,都是由普通的輔音和它拼在一起形成。它的作用是用極其狹窄的口腔氣道發出一個類似 [ i ] 的音,大多數時候,軟音和普通的輔音加 [ i ] 沒有太大差別,只是聽起來更柔細一點,但當它和 t,s 等一起的時候,就會有明顯的變化。
我們先用中文來說。大家知道,漢語拼音中的 c,其實是由 t 和 s 快讀連成的,ch 也同理,所以不多介紹這些復合輔音。我們快速連讀漢語拼音的 t 和 y,注意把口腔空間保持狹窄,會發現這其實就是 q 的音,而 d 和 y 組合就是 j,s 和 y 則是 x。這些靠摩擦發出來的軟音是語音學里面最困難的讀音,對于中國人自己來說也是很不容易的,于是回歸到第一段里介紹的簡化方式:把平舌翹起來。
接下來說英語中的軟音吧。因為它的困難度,即使是英語國家的人,也不可能做到人人都正確的發出這些音來,但只要做到,就會使你的英語聽起來非常流利動聽。首先,英語中有大量 [ j ] 音開頭的單詞,在快速連讀的時候就會造成前面輔音的軟化,當那個輔音是 [ t ] [ d ] 或 [ ts ] [ dz ] 的時候,就能看出功底來了。比如 last year 連讀之后,就會變成類似“拉斯切”的讀音。前面說過,平舌的軟音難度太大,所以英美人會本能的把這個發音變成卷舌,形成一個類似 chi 的軟音,這一點應該很多人都能在聽磁帶時注意到卻不知其所以然。另外就是一些詞中有 [ ju:] 音的單詞,也會出現軟化的現象,比如 tube ,duke 等等,也會如此變成類似“丘伯”,“糾克”的發音。當然也不是所有英美人都能做到,也有些人會把這兩個詞發成 [ tiu:b ] [ diu:k] ,也就是不再使用軟音而換用元音 [ i ] 了。
值得注意的是英語里,單純的 [ s ] [ z ] 一般不會軟化,而是采用其他的方式。當 [ s ] [ z ] 結尾的詞在句子中接上 [ j ]開頭單詞 的時候,大多不連讀,有些學英語的朋友會把 [ j ] 不自覺的換成 [ i ] 進行連讀,其實有點弄巧成拙了,反倒讓自己的英語聽起來很怪。而在一個單詞里面碰到 [ s ] [ z ] 與 [ ju:] 拼在一起,比如 suit,super 等單詞,一般會有兩種處理方法,一般是把 [ ju:] 變成 [ u:],在英國口音常見,美語一般就是直接把 [ j ] 換成 [ i ] 讀作 [ siu:t ] [ siu:p? ] 了。
總之,軟音對于英美人來說很難,我們如果發揮自己的優勢把英語中的軟化現象靈活運用好,那么我們的英語就會比一部分本地人說的都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