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還有些在國外只有小孩子才用的過于孩子氣的說法也應該避免使用,比如再見 用bye-bye 不好,直接用bye/see you/see you later/later比較合適。再比如面條,少用孩子氣的noodles,而最好用pasta。
6 一些公共場合的用語也是同學最不會翻譯的,比如“小心臺階”被翻成“pay attention to the steps”而非正確的“mind the steps”。再比如姚明如果去你家作客,應該說“mind your head”才對。
7 再比如這一系列的句子:我感到很痛不是I am painful.而應該是I feel great pain.注意,“我感到高興”是 I am happy,“我感到累了”是 I'm tired,但“我感到很痛”卻不是 I am painful。因為 painful 表示“使人痛苦的,讓人疼痛或討厭的”,它的主語往往不是人,而是事物或人體的某個部位,如:The foot is painful(腳痛),The lessons are painful(教訓是慘痛的)等。所以沒有 I am painful 這個說法,如果你非要這樣說,別人會以為你全身帶電或渾身長刺,別人碰了你就會疼,是你讓別人痛苦,而不是你自己痛苦。
8 亞洲四小龍。
[誤] the Four Little Dragons of Asia
[正] the Four Little Tigers of Asia
注意:在我國古代傳說中,龍是降雨和懲治妖魔鬼怪的神奇動物,是吉祥和力挽狂瀾的象征。很多漢語成語與“龍”有關,如“龍飛鳳舞”、“龍鳳呈祥”、“藏龍臥虎”等,而且多為褒義詞。但如果把“四小龍”直譯成英文卻不行,因為西方人對“龍”的聯想和看法與中國人完全不同。“龍”(dragon)在西方是貶義詞,是邪惡的象征,西方人不會理解為什么要把亞洲經濟的四個體說成“四個小魔鬼”,所以要用 tiger 進行替換。在西方人眼里,tiger 是“朝氣蓬勃、堅忍不拔、充滿希望”的象征,所以用 tiger 才能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