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京新東方口譯教學研發中心聽力口語教師 郭瀟瀟
在長期的口譯和聽力口語授課中我發現,在難點漢譯英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中式英語”翻譯,即所謂的Chinglish,比如“基礎建設“同學都是直接翻譯成“basic construction ”,其實應該是固定的說法“infrastructure”。再比如“茶樹”、“果樹”等在翻譯成英語時常常省略tree,因為這些詞本身就包含“樹”的意思,如orange(橘子樹),banana(香蕉樹)等。而如果說“淡季”應該是“slack seasons”,而不是想當然的“ light seasons”,又比如“淡茶”(weak tea),“淡水”(fresh water)等。再比如同學都最怕的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變態詞匯里,最基本的“第一產業”是“the primary industry”,“第二產業”是“the secondary industry”,但“第三產業”不是“the third industry”,而是“the tertiary industry”。其實tertiary與third是同義的,都是“第三”的意思,這樣用只是約定俗成。另外,“第三產業”還可以說成the service industry,因為第三產業主要是指服務業。
回憶當時我去澳大利亞的時候,我住的那家的主人Diana一次帶我去悉尼著名的blue mountain旅游,在吃飯時我們聊到很多東西方不同的食物,我說到中國美味的dumpling(餃子)和bean curd(豆腐),但是Diana一頭霧水的樣子似乎完全不理解,我心想莫非傳說中老外詞匯量少是事實嗎,難道她不認識這兩個單詞?后來去了當地的超市買食材時我才發現,國外人早有約定俗成的對餃子和豆腐的說法,分別是ravioli(餃子,來自意大利語)和tofu(豆腐,來自日語),或者其實現在直接對老外說Jiaozi他們也基本都知道,在國外的中國城這個太普遍了。再給大家介紹一系列同學們總是翻譯錯的.
經典句子:
1 永遠記住你 remember you forever 不對,因為沒有人能活到forever ,而應該是always remember you。
2 黃頭發不是yellow hair,而應該是blond/blonde,西方人沒有yellow hair的說法。
3 廁所絕對不是WC 或者toilet,這些是馬桶和茅坑的說法,假想一下,你對老外說,不好意思,請問茅坑在哪里?你說話是不是過于灑脫,尺度太大了?正解應該是men's room/women's room/restroom/powder room等。
4 還有些很過時的已經可以入土的說法,比如真遺憾不要再用 it's a pity ,用that's too bad/it's a shame更流行些,還有褲子不要用trousers了,而是pants/slacks/jeans。馬馬虎虎最好用average/fair/all right/not too bad/OK(西方人很少使用so-so),提到好吃不要只能反應出一個單詞,就是delicious,可以多用用yummy/nice/tasty/appetizin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