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聲傳譯(同聲翻譯、同傳)就是口譯員和發言人幾乎是同步說話,通常口譯員比發言人慢兩三秒鐘。同聲傳譯員坐在隔音的同傳箱里戴著耳機聽發言人的發言,一邊聽,一邊翻譯發言人的話。觀眾在會場通過同傳接收器來收聽同聲傳譯員的翻譯。
曾經有人告訴我,他以為電視上那些戴著耳機的觀眾是在聽機器在翻譯。他以為有一種神奇的同聲傳譯機器在進行翻譯。 必須指出,同聲傳譯都是活人翻譯。
個人認為,機器在我有生之年都不可能代替同聲傳譯。 先不說同聲傳譯,就連翻譯軟件做的筆譯也無法代替活人翻譯。英語有很多詞匯都是一詞多義。而目前的軟件只能做到隨機選一個單詞的定義來翻譯,所以翻譯出來的東西經常讓人啼笑皆非。軟件無法像活人一樣根據上下文來判斷某一個單詞的意思。
CCTV-6臺曾經使用同聲傳譯把香港的金像獎頒獎典禮從粵語翻譯成普通話,進行直播。
如果你除了普通話,還能說一種方言,你可以聽一段普通話的錄音,一邊聽一邊用方言作同聲傳譯,這樣你也可以體會一下做同聲傳譯的滋味了。
但是必須指出,普通話和很多中國方言的區別并不是很大,所以做起來比較容易。如果是英漢雙向同傳,難度就大增。因為首先要解決英語聽力的問題,聽都聽不懂,還怎么翻譯。中英文的語序和表達方式差別也很大,這也給同傳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在實際工作中還會碰到說話帶各種口音的發言人,難度就更大了。
聯合國和歐盟等國際機構是最早使用同聲傳譯這種翻譯模式,因為這種翻譯模式不占用會議時間,最大的優點是省時。
在聯合國等國際機構,考試大一般是安排三個同傳為一組,每個20鐘換一次人,也就是說做了20分鐘的同傳就可以休息40分鐘。這樣安排是因為同聲傳譯是一項高強度的腦力和體力勞動。
做同傳超過30分鐘就會很累,注意力很難集中。大腦疲勞時就很難跟上發言人,信息遺漏就會多。 所以,聯合國即使是很忙的時候也一般不會讓同傳譯員加班,加重他們的工作量,一般會從經過聯合國考核認證的譯員人才庫的里請兼職的同傳譯員來分擔同傳工作。
不幸的是,在民間作同傳沒有在聯合國工作條件那么優越。客戶為了節省成本經常只請兩個同傳。有的甚至希望只請一個。兩個同傳譯員輪換,每人只能休息20分鐘,還經常要加班加點,超負荷工作。
一個同傳譯員就沒有人輪換了。一個人單挑一天,就算不精神失常也會聲音嘶啞,極度疲勞。翻譯質量也難以保證。所以,一個同傳譯員這種模式無論是對客戶或是譯員本身都不是一個可取的模式。 如果只是二三十分鐘的開幕式,一個同傳譯員是可以應付。一整天就有點慘無人道了。
很多人以為同聲傳譯一天就可以賺幾千塊錢,賺錢很快。但是“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廣東人說,“揾食艱難”。這是真的!
做同傳不僅僅是會議當天要工作,在會議之前還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尤其是不太熟悉會議內容的時候。 去外地出差時,舟車勞頓后還不能馬上休息,有時候還要在酒店熬夜準備會議。第二天還要進行高強度的工作。 碰上幾天的馬拉松會議,真能累得半死。辛苦只有自己知道。所謂的高薪,把會議前的準備時間算上,平均下來并不算高。
如果只看到“高薪”,對英語和翻譯沒有一點熱愛之心,是很難承受工作中的壓力和挫折的,更別說成為一名優秀的同聲傳譯員了。
在雙語能力和同傳技巧都達到一定的程度后,同傳拼到最后是在拼身體。所謂“閃電般的思維”靠的是優秀的雙語轉換能力和體力。
在國內,除了一些政府單位,一些外企也使用同聲傳譯。因為同聲傳譯是一種比較省時的翻譯模式。使用交替傳譯的話,會議時間翻倍。 同聲傳譯的費用雖然比較高,但是能縮短會議時間,會議場地的租金和與會者住酒店的費用都可以大大削減。
有些人提起同傳時,經常說“有稿同傳”和“無稿同傳”。事實上,除了一些歡迎詞外,一般都沒有稿子。 通常會議主辦方只提供一些PowerPoint幻燈片提綱。有時候是任何資料都沒有。
作為會議主辦方應該盡量給翻譯提供相關的背景資料。如果有準備好的講稿,一定要提供講稿給同傳譯員。因為發言人讀稿子的時候通常語速會比正常說話的時候快,同傳譯員會跟得比較辛苦。
作為同傳譯員,在沒有資料的情況下也可以在網上查一些相關的資料。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口譯筆譯 > 上海高級口譯 > 高級口譯翻譯輔導 > 正文

- 閱讀本文的人還閱讀了:
上一篇:口譯中較麻煩的三種情況
下一篇:做同聲傳譯需要的英語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