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漢英翻譯的“準確”原則與文學翻譯不同。文學翻譯可用夸張、暗喻、換喻等修飾法,用詞或概念表達不一定要求十分準確,如:I will be back in a couple of days. 譯成“我兩、三天后回來”也行,譯成“我幾天后回來”也可,譯作“我不久就回來”也無妨。然而,商貿漢英翻譯是與貿易、合同、保險、投資、貨運、金融等領域的文字相聯系,所涉及的內容嚴肅而具體,不容譯者在翻譯中隨便表達。
商貿翻譯的“準確”原則首先體現在選詞上。選詞絕不僅是從英語詞典上找到對應詞而已,應該是體現譯者的商貿專業知識和對漢英雙語詞匯的深刻理解。例如“保稅區”的英譯,我國流行的英語譯名是Free Trade Zone 。實際上,我國現有的“保稅區”與歐美國家的Free Trade Zone (Area)是不同的。英美國家的Free Trade Zone (Area)是指“一個實行區域經濟機制的地區,區內各成員之間互不征稅,各成員設立共同的稅率,一致對外。”我國的“保稅區”按其功能和性質應與歐美國家的Foreign Trade Zone 相對應,請看定義:Foreign trade zone (FTZ):A government-designated area in which goods can be stored, inspected, or manufactured without being subject to formal customs procedures until they leave the zone.②另外,目前我國的“保稅區”也有Bonded Zone 這個譯名見于各出版物。這個譯名比Free Trade Zone更準確。再看“保稅區”在其它搭配中的譯法:
保稅倉庫——bonded warehouse
保稅保險——bonding insurance
保稅卡車——customs bonded vehicle
保稅庫交貨價——delivery in bond
漢語詞“保稅”在不同的搭配中有不同的英語表達法。翻譯時按其內涵“準確”選擇英語詞,才能保證信息與概念的對應轉換。
商貿翻譯的“準確”原則,主要是規定原文與譯文術語概念上的準確傳遞,而并不要求表面用詞和結構的對應。要做到翻譯的“準確”,譯者就應扎實地學習漢英語言知識和商貿專業知識。同樣一個概念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需要不同的表達。譯者把握翻譯的“準確”,就等于使原文的文字在譯文中順利而貼切到位,正如英國哲學家威特金斯坦所說:“一個詞的意義要根據它在語言中的用法而定”。僅僅憑著抄襲普通漢英字典的釋義來做翻譯,是不可能做好商貿翻譯的,更不可能達到“準確”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