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素材
1.轎夫的快樂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英國思想家羅索,在1924年來到中國的四川。那個時候的中國軍閥割據(jù),民不聊生。當時正值夏天,天氣非常悶熱。羅素和陪同他的幾個人坐著那神兩 人抬的竹轎子上蛾眉山。山路陡峭險峻,幾位轎夫累得大汗淋漓,此情此景,使羅素沒有 了心情觀景,而是思考起幾位轎夫心情來。
他想,轎夫們一定痛恨他們幾位坐轎的人,這么熱的天,還要他們抬翁上山。甚至他們或許正在思考,為什么自己是抬轎的人而不是坐轎的人?
到了山腰的一個小平臺,羅素下了竹轎,認真地觀察轎夫的表情。他看到轎夫們坐成 一行,拿出煙斗,又說又笑,絲毫沒有埋怨天氣和坐轎人的意思。他們還饒有興趣地給羅素講自己家鄉(xiāng)的笑話,很好奇地問羅素一些外國的事情,在交談中不時發(fā)出高興的笑聲。
羅素在他的《中國人的性格》一文中講到這個故事。而且,他因此得出結論:用自以為是的眼光看待別人的幸福是錯誤的。
2.霍金的命運
想起霍金,眼前就浮現(xiàn)出這位杰出科學大師那永遠深邃的目光和寧靜的笑容。世人推 崇霍金,不僅僅因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為他還是一位人生的斗士。
有一次,在學術報告結束之際,一位年輕的女記者捷足躍上講壇,面對這位已在輪椅 里生活了三十余年的科學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無悲憫地問:“霍金先生,盧伽雷病 已將你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
這個問題顯然有些突兀和尖銳,報告廳內頓時鴉雀無聲,一片肅謐。
霍金的臉龐卻依然充滿恬靜的微笑,他用還能活動的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于是. 隨著合成器發(fā)出的標準倫敦音,寬大的投影屏上緩慢然而醒目地顯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
我的大腦還能思維;
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
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
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心靈的震顫之后,掌聲雷動。人們紛紛涌向臺前,族擁著這位非凡的科學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3.兩位大師的畫
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大公委托畫家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各畫一幅表現(xiàn)古代佛羅倫薩戰(zhàn) 爭場面的畫。畫成之后,兩幅畫都引起了巨大反響。米開朗基羅的畫,表現(xiàn)了佛羅倫薩戰(zhàn) 士英勇無畏、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挺身而出保衛(wèi)祖國的英雄氣概,獲得了人們的一致稱 贊。達·芬奇畫中的佛羅倫薩戰(zhàn)士,一個個都像發(fā)了狂似的,他們的臉都變了形。看起 來,仿佛這些戰(zhàn)士是處在懼怕和絕望之中。這幅畫引起人們的失望甚至不滿,有人覺得這 是對光榮的佛羅倫薩人的侮辱。直到后來,一些美術評論家還斷言這是達·芬奇“ 一生僅 有的一次失敗”。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評斷。米開朗基羅的畫是《卡西那之戰(zhàn)》,描 繪的是古代佛羅倫薩人戰(zhàn)勝兇暴侵略者的巴比倫的史實,達·芬奇畫的《安加列之戰(zhàn)》, 則是發(fā)生在1 400年的一場貴族之間的戰(zhàn)爭。達·芬奇厭惡地稱之為“獸性的瘋狂”,他 的畫所要揭示的,正是這種戰(zhàn)爭的殘酷性和罪惡性。
4.最后一周糧食
在古希臘,各個城邦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殘酷的戰(zhàn)爭。其中有一次戰(zhàn)爭,雅典城邦被敵對的 城邦圍困半年之久。這個時候,雅典最高長官命令負責軍糧的官員認真計算一下他們還 有多少糧食,雅典還能支撐多久。沒有多長時間,官員驚慌失措地報告,我們的糧食僅僅還夠支撐一周的時間,一周以后全城的人就會被餓死。
最先聽到這個消息的一些官員也驚慌失措起來,他們紛紛向長官進言,與其被圍困餓 死,還不如開城投降,抱住一城百姓的性命。
這個時候,最高長官站了起來,他的臉上充滿了自信和樂觀。他說,我們還有一周的 糧食可以支持,太好了,難道我們不能利用這一周突圍嗎?敵人的軍糧就夠一周用嗎?難 道一周我們還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嗎?
是啊,還有一周呢,一周,也許敵人就會堅持不住了,我們就會不戰(zhàn)而勝了。
正如最高長官預測的那樣,到了他們的糧食還能夠支撐三天時間的時候,圍城的敵人開始撤退了,原因是他們的軍糧已經(jīng)用盡了,雅典靠信心和希望戰(zhàn)勝了敵人。
有很多時候是這樣的,同一個問題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從一個角度去看,一條的絕路,而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則是充滿希望的陽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