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題目
四川大學2012年翻譯碩真題
根據下面的短文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現代文,體裁不限(詩歌、戲劇、小說除外)。
1952年,社會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在斯沃斯莫爾大學的實驗室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他拿著兩張大卡片,一張上面有一條垂直線,另一張上面有三條相似的線。他讓志愿者看完兩張卡片后,說出相似的線條中,哪一條線和垂直線一樣長。阿希把其中的兩條線畫得長短不一,長度的巨大差異足以讓一個小孩給出正確的答案。但是,阿希事先設下了一個圈套:他在真正的志愿者中安插了一些配合他進行實驗的人,以便讓這些假冒的志愿者,在真正的實驗對象說出答案之前,先大聲地說出他們自己的“答案”。
實驗的結果,叫人吃驚。單獨進行測試的時候,真正的實驗對象都能輕易地辨別出同樣長度的線條,但是當他們聽到其他人說出了的答案都是一樣的時候,即便他們知道是錯誤的,也會拋棄自己真實的直覺,而跟隨大多數人,說出錯誤的答案。
構思謀篇
材料的第一段交代了所羅門試驗的兩種具體實驗方法,第二段交代了兩種不同情況下的實驗結果。我們不難理解材料的主旨:人們有從眾的傾向。作文時可以“從眾”為話題進行論述。我們可以感性些,走記敘文的路子,用一個故事來承載這樣的主題;我們也可以理性些,走議論文的路子,用材料來支撐起這樣的論點。
“從眾”的意思是“按多數人的意見或流行的做法(行事)”“個體對大眾意見、輿論或行為附和、順從等。”從這兩個解釋中我們可以看出,“從眾”可以是積極的行為,也可以是應當摒棄的行為。
參考范文
勿盲目從眾
“80后”青年作家陳銘龍在題為《什么時候停止這場無聊的戰爭?》的博文中分析:名人網上開罵,“今天甲罵乙,結果一夜成名,明天丙也樂此不疲地效仿,公然去罵起丁來,周而復始,爭吵無休無止。美其名曰:尋找真相。總之,炒作的目的達到了,他們名聲大震,這就已經足矣!”網友跟帖認為,罵戰各方都有借題發揮、嘩眾取寵之嫌。上述雖是個案,但大家在讀后是否發覺它別有深意呢?它就是在向人們揭示著一個現象:可怕的“從眾效應”。
從眾不是特殊的稱謂,但它有特殊的效應。它能讓人們融入正義的海洋,也能讓人墮入邪惡的深淵,你并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是否正確,只曉得大家都這樣做,便一無所知地走入了一個群體。社會中,從眾效應比比皆是,但當眾人的行為有悖于道德時,我們需要堅持自己的道德準則,而非盲從于眾人;在眾人皆平庸時,我們也要特立獨行,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而我獨清。我們不應盲目隨大流,對任何事情我們都應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古人云:“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只有這樣,才不會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盲目從眾,走一條與別人相同的道路,那就可能平庸一生,碌碌無為;但不盲目從眾,走一條異于別人的小路,就可能讓你功成名就,在蕓蕓眾生中鶴立雞群。比爾·蓋茨在念哈佛大學大二時輟學,走上了一條與其他同學不一樣的路。大部分哈佛學生都會像其他人一樣,安安穩穩地念完大學,再像往屆畢業生一樣,憑借哈佛畢業證,找份有保障的工泎。但比爾·蓋茨不從眾,他認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離校后與朋友創立了微軟公司,而今微軟名揚四海。比爾·蓋茨的不盲目從眾,是他的一種勇氣,是他對創新和不甘于平庸的一種堅持。他的不盲目從眾,讓世界都知道他,讓世界都因他的產品而不同,他為想要創業的年輕人樹立了榜樣。縱觀中外成功人士,只有讓自己的思想凌駕于眾人之上,才可開辟天地。
如何才能不盲目從眾?首先,我們要掙脫盲目從眾的思想枷鎖。我們總是不約而同地盲目跟從大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思想的束縛。唯有掙脫了才會從中解放出來,而好萊雞明星LADYGAGA就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她不畏眾人異樣的眼光和評價的語言,依然堅持著人們眼中的另類。她的設計令人震驚,如內衣外穿等。但是她的音樂才能令大家逐漸折服。所以,摒除從眾心理并不困難,難就難在人們愿不愿意去做。在人們眼中,她是另類的。也正是因為這種另類使她出名,使她成功。她是抵制從眾效應的領頭人,她的成功讓我們知道,唯有掙脫從眾思想的伽鎖,不畏眾人不認同的目光,才會真正做到不受從眾效應的影響。
其次我們要有自己的思想。當年,所有人都以為世界宇宙是以地球為中心,但哥白尼沒有盲目地跟從別人的觀點,提出了正確的日心說。哥白尼之所以能夠不畏懼眾人的看法提出了正確的日心說,全是因為他理性地對待眾人的觀點,沒有盲目的從眾,所以他成功了。我們社會更需要這種理性的從眾。當眾人的現點是錯誤時,盲目地跟從、認同,只會把那個錯誤增長下去。當所有人都理性地從眾,那些積極的從眾會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的和諧完美,消極的便會慢慢減弱消散。
不盲目從于大眾,摒棄盲目從眾心理,才能彰顯人性之美,才能彰顯人生智慧。
范文賞析
文章以一件時事開啟本文的話題明顯的從容不俗,接著從兩個方面辯證地分析了我們對待從中應有的心態,運用事例進一步論證了要有自己主見的重要性,從而得出了不要盲目從眾的中心論點。文章開頭精彩,開篇見主旨,是一種不錯的寫法。邏輯性強,主題也較為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