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 1 英譯漢 (60分)
幾個星期前,我問一個14歲的朋友,在學校的學習情況。談到壓力的問題,她嘆了一口氣后說:“唉呀,所有可以發(fā)生的壞事,都已經(jīng)發(fā)生了。”
她身旁的朋友這時也開始埋怨學習上面對的問題。例如,哪些科目特別難掌握等。當然,全是一些耳熟能詳,批評我們的教育制度過于強調成績的悲觀看法。我真有點后悔為什么要提起這個問題。
我們的學校制度要求學生爭取一連串的A,因為我們的文化價值觀強調卓越的經(jīng)濟成長,金錢和地位是每一個人追求的目標。這是種根深蒂固和難以改變的觀念。
在報章上讀到,不久前成立的“改造新加坡委員會”的目標之一,是重新思考邁向成功的傳統(tǒng)途徑,鼓勵國人從事文化、體育、和科研工作及創(chuàng)業(yè)。不過,如果委員會無法爭取到為人父母者的合作,我懷疑它在這方面能夠取得多少成果。
委員會是吳作棟總理的建議,目的是要國人把目光放遠,不要局限于所謂的5C,即金錢、共管公寓、俱樂部會員證、信用卡和車子,齊心合力為國家的未來做好準備。
政府想要改變國人功利和物質主義至上的思想,當然是件好事。但是,如果不能取得家長的支持,那肯定就像是在打一場必敗之仗。
我認為,委員會要取得成功,必須將我們獨立后37年來所建立的文化價值觀,改頭換面。這工作必須從家庭——社會的最基本單位開始。
父母不應該不斷的要求孩子取得100分,補習課也不應該占據(jù)孩子的生活,華文測驗只得到70分更非世界末日。
有朝一日我身為人母,我會帶孩子去露營。我會示范給他們看,用器皿在營火上烹煮食物的樂趣。我也會告訴他們,用睡袋在草地上睡覺,一點也不骯臟。
其實,這樣的戶外活動非常具有教育意義。他們可以看到天上的獵戶星座,還有其他形狀和排列形式不一樣的星星。我會教導他們,這些星星不止是神話故事的材料,還有實際的功用。例如,它們可以為迷途的旅人指引方向。因為我時常陪他們看閃亮的星星,我的孩子可能對天文學產生興趣,甚至在若干年后成為天文學家。
我要強調的是,父母應該教導孩子,除了在學業(yè)上取得好成績外,人生還有很多值得追求的目標。如果這個觀點能夠得到政府領導人的響應,那當然更好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想要成為像楊瑋玲一樣的金牌游泳女將,他們就不會覺得,因為我們的社會只敬重醫(yī)生和律師等專業(yè)人士,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將不會得到支持,也不能夠實現(xiàn)。
我們以經(jīng)濟為主的價值觀念已經(jīng)根深蒂固,一般父母的心態(tài)也不會在一夜間改變。但是,父母可以從“改造新加坡委員會”的成立得到啟示,明白讓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的重要性。
10年后,會不會有更多人選擇較為冷門的事業(yè)?我們只能拭目以待。希望社會的價值觀到那時候已經(jīng)有所改變,再也沒有人會感嘆全職運動員或音樂家,為了實現(xiàn)他們的理想而做出了太大的犧牲。
Section 2 漢譯英(40分)
暫無,我們會盡快補充譯文。
更多翻譯素材,敬請關注可可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