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詞變成一個句
著名翻譯家奈達說,“翻譯就是翻譯意思”。言外之意,翻譯一句話不能逐一翻譯一串個別的單詞,也不是翻譯某種句子結構。初學翻譯的人之所以譯得不好,就是因為擺脫不了原文各個單詞和句子結構的影響,總覺得英語中每一個詞譯成漢語都是一個詞。殊不知,為了說明原文的意思,有時候要將一個詞譯成幾個詞,乃至一個短句。這就是翻譯中對某些詞的‘增益’。
例如,英語中有些單詞相當于漢語的一個詞組:read“看書”,drive“開車”,giggle“咯咯地笑”,stumble“蹣跚而行”,等等。這些相對而言還比較簡單,一般英漢詞典上都能查得到。
再如,英語句子中有大量的“副詞+動詞”的結構(副詞也可能在動詞之后)。在不少情況下這種結構可以譯成漢語“副詞+動詞”的偏正結構(漢語中副詞修飾動詞時只能放在動詞之前),許多人往往用“……地”來譯所有的英語副詞,如:
(1)They were patiently listening to him. 他們在耐心地聽他講。
(2)He quickly stood up. 他很快地站起來。
(3)I will gladly join you in the work. 我會樂意地和你一起工作。
這三句中都用了“地”字結構,第一句還可以,后兩句就顯得有點“翻譯腔”,“地”字似乎可以省去,可分別改譯為:“他很快站起來”和“我樂意和你一起工作”。但是這三句中的副詞和動詞仍然譯成了偏正結構,這是因為三句中的副詞表示的是動作的方式。
但是,是不是英語中所有的這種結構都可以這么譯呢?請大家考慮一下下面這一句應如何翻譯:
This is a NATO matter and any comment on it should appropriately come from NATO.
將appropriately come from NATO譯成“合適地來自北約”顯然不通。從意義上看,appropriately與其說是表示動作come的方式,還不如說是表示其結果,因此該詞應抽出來放到后面,將此句譯為:這是北約的問題,關于此問題的評論應由北約做出,這才是適宜的。
再請看下面這一句:
Law enforcement cannot responsibly stand aloof.
如將此句照字面譯成“司法部門不能負責任地冷漠”會讓人不知所云。問題在responsibly這個詞的處理上,它也不表明動作的方式而是表示一種結果,因此可將此句譯為:
司法部門對此不聞不問,那就是失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