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解析:
51. [D] 該選擇項意為:美國人想增加其收入的購買力。
文章第1段最后一句是從生產者與消費者兩方的愿望對照來說的,而且,該段第1句也首先陳述了該文所要談的內容。
[A]、[C]的意思是:美國人想增加其收入。這與本文的主旨不相符合,因為,工資關系反映的是勞資雙方的關系而不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系。
[B]中“overstate”意為“夸大、夸張”,這個選擇項的語義與文章的內容不相干。
在做這一題時,將“maximize”一詞的意思置入文章的上下文中考查極其重要。
52. [D] 文章第2段第1、2句所表達的內容是該段的主題:價格(的波動)是供求關系(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系)的反映。該段的最后一句也重述總結了這一主題。
[A]中“mechanized”意為“機械化的”,而原文中“mechanism”意為“機制”。
[B]原文第2段第1句中“by which”意指“by means of this mechanism”,即:通過這一機制反映出來;該句中的“by producers”則只與“responded to”有關,即:生產者對消費者的需要作出反應。
[C]所表達的內容不正確,因為原句明確指出:價格為供求關系所調節。
53. [A] 該項意為:私人財產(的擁有)及相應的權利。
原文第3段的兩句反復從這兩方面總結了美國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制度的特征。
[B]意為:勞動力及自然資源的控制。與原文相差甚遠。
[C]只表達了美國經濟制度特征的一方面,因此,失之片面。
[D]只強調了權力這一方面,因此,也是片面的。
54. [C] 意為:美國經濟的特征及其運行(work)。
這是該文所主要闡明的內容,這一主旨在文章的第1段第1、2句與第3段說得很明確。
[A]、[B]、[D]文章的主旨不是產品的生產過程,也不是消費者如何購物,更不是商人如何賺錢。
n. 商品,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