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翻譯:
對于計算機課堂教學,人們在觀點上存在著一條無形的界限:一種是以學生的就業前景為理由,另一種是以激進的教育改革為理由。很少有人就這一區別——事實上是矛盾——進行撰文探討,但它卻是促使計算機進入課堂的活動出問題的關鍵。
旨在使學生勝任某種工作的教育是職業教育,它存在的理由與法律所規定的普及教育之間有很大差別。根據法律要求,所有兒童都必須就學至十幾歲,其目的并非簡單地增加他們的謀職能力。我們更應該具有的是作為美國公民的某種觀念,即他必須準確判斷自身的生活和幸福是如何受到外界影響的,否則他的公民特征就是不完整的。但是情況并不總是如此;在法律要求所有兒童必須上學至一定年齡之前,人們普遍認為有些兒童天生就不適合接受這種教育。隨著工業化給國家帶來的特有樂觀精神,我們已經接受人人都適合受教育的觀念。倡導計算機教育的人拋棄了這一樂觀理念,取而代之的是與他們樂觀外表相悖的悲觀論調。基于將計算機引入課堂的“教育理由”和“謀職理由”的混淆,主張計算機教育的人常常只強調畢業生的就業前景,而忽略了他們的教育成就。
對適當的學生實行職業教育也有道理。歐洲的許多學校很早就引進職業培訓的概念,以確保兒童具備欲從事的職業所需的技能。然而,去臆斷科學家、商人、會計職位的數量是武斷的。此外,在我們這么大的一個國家里,經濟延展到這么多的州,涉及到這么多的國際公司,因而要按照數量培養出所需要的各類專業人員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對少數學生而言,職業培訓也許是可取之路,因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熟練的技能是能否得到工作的關鍵。當然,目前計算機的基本操作非常簡單。不需要花畢生的時間去熟悉各種不同的軟件程序的使用。當然如果想成為一名計算機工程師,事情就完全不同了。基本的計算機技能最長也只需一兩個月即學會。不管怎樣,基本的計算機技能只是對成為專業技術人員所需的各種實際技能的補充。當然應該看到的是,不管是職業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混淆計算機教學的目的,都不會受益。
adj. 看不見的,無形的
n. 隱形人(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