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篇分析
本文題材涉及商業服務,作者對加拿大存在的劣質服務現象予以剖析,并呼吁商家改善對顧客的服務。它是一篇現象解釋型文章,按照“指出現象—解釋現象—提出解決方案”的脈絡展開論述,可以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段為第一部分,指出現象:劣質服務成為加拿大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aggravating and worsening reallife phenomenon)。
首句給出了文章要論述的話題(bad service)以及作者對它的嚴肅態度(neither makebelieve nor amusing)。該段使用列舉法,說明:①劣質服務的類型多樣:從漠不關心(indifference)、粗俗無禮(rudeness)到不加掩飾的惡意(naked hostility)甚至身體暴力(physical violence)。②劣質服務涉及的行業眾多(report a lengthening litany of complaints)。末句指出劣質服務造成的后果:商家和消費者之間幾乎產生了一種敵對的情緒(adversarial feeling)。
第二、三和四段為第二部分,解釋現象。
第二段:引用專家的觀點從商家和顧客兩方面分析產生敵對情緒的原因:①商家提供的客戶服務中技術取代了員工(replacing employees with technology);②商家重點放在贏得顧客而不是保持顧客上(more on getting customers than on keeping customers);③顧客經常惹惱店主并使其變得更加不友好(shoppers vex shop owners and make them even less hospitable)。
第三段:首先進一步指出劣質服務現象越來越嚴重,其表現在于:①渥太華優化商務局受理的投訴案件和聘用的投訴顧問數量增多(complaints twice as many as five years ago; now has four counselors);②顧客抱怨受到侮辱和威脅(being insulted and threatened)。該部分舉例說明商家的惡劣態度(One will hear about people being hauled almost bodily out the door)。
接著該段以設問的形式說明遭到惡劣對待的顧客能夠采取的對策:①依靠優化商務局的仲裁;②如果仲裁失敗(fails to settle a dispute),顧客只能向法庭提出訴訟(sue in claims court),但是因為訴諸法庭費用高、時間長(the costs and time it takes),所以很少有人這么做。該部分從消費者不能有效地維護自己的權益的角度,間接地解釋了劣質服務現象日益嚴重的原因。
第四段:從年輕人的角度分析造成劣質服務現象的原因:①只將銷售看作是臨時的工作(do temporarily);②缺少知識和禮貌(lack both knowledge and civility);③缺少人際交往技能(lack of interpersonal skills)。
第五段為第三部分,提出解決方案:商家應與顧客直接接觸(access)。
句子“If customers do not get what they want, they defect”表明了作者的態度,即,作者警告商家如果不與顧客接觸,可能會導致顧客的流失。文章最后提供了地方小商販的成功經驗,建議商家予以借鑒。
adj. 有效的,有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