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l~45小題,每小題2分,共90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凱洛夫《教育學》曾對我國教育理論與實踐產生過重大影響,其思想的主要特點是()
A.用心理學解釋教育學過程
B.強調教學過程最優化
C.強調知識的系統學習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D.重視智力發展和創造性培養
2.教師幫助和指導學生學會身份認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覺按照角色要求為人處世。這體現了教育的()
A.個體社會化功能
B.個體個性化功能
C.個體謀生性功能
D.個體享用功能
3.有西方學者研究發現,美國大多數教師出身于中產階級,習慣用中產階級的價值觀作為獎懲的標準,即不合乎他們的要求就要受到處罰。這實質上是教師在利用教育對文化進行()
A.傳遞
B.選擇
C.創造
D.傳播
4.教育之所以能促進兒童發展,根本在于兒童發展上具有()
A.階段性
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可塑性
5.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認為,實現人的社會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是()
A.發展生產力
B.消滅社會分工
C.普及教育
D.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6.根據《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規定,下列屬于我國基本教育制度的是()
A.學區教育制度
B.成人教育制度
C.教師教育制度
D.教師資格制度
7.某類課程的組織形式如右圖所示:這類課程是()
A.相關課程
B.融合課程
C.廣域課程
D.核心課程
8.學生圍繞自己和教師訂立的學習契約開展自學和獨立作業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A.文納特卡制
B.道爾頓制
C.特朗普制
D.曼海姆制
9.為避免灌輸與說教而大量使用道德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角色認取(role taking)和主動思考的德育模式,除道德模式外,還有()
A.體諒模式
B.價值澄清模式
C.社會學習模式
D.集體教學模式
10.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學生受教育權的具體內涵是()
A.學生有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使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的權利
B.學生有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分提出申訴的權利
C.學生有按照國家規定獲得獎學金或助學金的權利
D.學生有畢業或結業時獲得學位證書,學位證的權利
11.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教育改革逐步由外延式發展轉向內涵式發展,鮮明反映這種轉型努力的標志性文獻是()
A.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B.《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
C.《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D.《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12.當代中等教育發展的總體趨勢是()
A.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向融合
B. 普通教育與通用教育向融合
C. 普通教育與初等教育貫通
D. 普通教育與高等教育貫通
13.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挪威各地用了將近20年的時間陸續將義務教育的結束年齡從14歲延長到16歲。有研究者根據50年代末—60年代初挪威征兵時的智力測驗數據,對那段時期10.7萬人應征入伍的19歲青年男子的智商得分進行研究。統計與分析發現上學9年者的智商平均得分比上學7年者高出7分,比上學8年者高出4分,經檢驗差異顯著。這項研究成果表明()
A.學校教育能夠提高人的智商
B.當時測定智商的工具和方法相當完善
C.學校教育并不能顯著提高人的智商
D.智商的高低影響受教育年限長短
14.《學記》將大學教育的年限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第一年到第七年,第二階段從第八年到第九年,第九年考試合格,稱之為()
A.博士
B.大成
C.翰林
D.大儒
15.在兒童學習語言的問題上,顏之推認為應該()
A.重視學習通用語言
B.重視學習本地方言
C.盡可能掌握多種方言
D.盡可能掌握不同階段的語言
16.廣文館的設立表明唐代政府()。
A.重視來唐留學生的教育
B.加強教育的等級性
C.重視科舉考試
D.加強博通人才的培養
17.以下傳統識字教材按編寫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急救篇》《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
B. 《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急救篇》
C. 《三字經》《百家姓》《急救篇》《千字文》
D. 《急救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
18.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基本消除受教育權上的性別差異,規定小學可以男女同校的學制是()。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
C.壬子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
19.為了對民眾進行思想啟蒙,維新教育所采取的區別于洋務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是()。
A.改革科舉
B.發行報刊
C.興辦學堂
D.譯介西書
20.不是教育了一切人,才可以改造社會,二是改造了社會才可以有好的教育,這一主張出自“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
A.倡導工學主義的知識分子
B.倡導國家主義的知識分子
C.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
D.具有平民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
21.20世紀20年代的教育獨立思潮,除要求教育經費獨立,教育行政獨立,教育脫離宗教而獨立之外,還要求()。
A.教育立法獨立
B.教育教學權獨立
C.教育內容獨立
D.教育督導獨立
22.1928年5月,中華民國大學院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提出整理《整理中華民國學校系統案》,頒行“戊辰學制”,該學制頒定后進過多次局部的曾該和調整,越來越重視()。
A.鄉村教育
B.普通教育
C.師范教育
D.職業教育
23.陶行知為了改變農村的教育面貌,探索了鄉村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倡的教育模式是()
A.學友制
B.小先生制
C.學徒制
D.實習制
24.日本大化革新時期所建立的貴族學校教育制度仿照于中國的()
A.漢代教育制度
B.唐代教育制度
C.宋代教育制度
D.元代教育制度
25. 在古希臘羅馬教育中,雅典教育與斯馬達教育,古羅馬教育的主要區別是()
A.重視軍事教育
B.重視女子教育
C.倡導身心和諧發展教育
D.加強國家對教育
26.下列表述中,體現洛克紳士教育主張的是()
A.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
B.身體健康重于精神健康
C.精神健康重于身體健康
D.禁欲與懲罰可以促進精神健康
27.赫爾巴特教育過程分別為相互聯系,前后銜接的三個部分,即()
A.統覺,教學和訓育
B.興趣,教學和訓育
C.聯想,教學和訓育
D.管理,教學和訓育
28.19世紀德國教育家洪堡推動新大學運動,制造了柏林大學辦學模式,為大學增添了()
A.人才培養功能
B.科學研究功能
C.社會服務功能
D.文化傳播功能
29.西方在近現代教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不同類型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其中以地方教育當局為主體、中央教育行政機構與地方教育相結合的教育行政領導體制形成于()。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德國
30.“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教育本質論的基本觀點之一,其主要含義是()。
A.教育是未來生活的預備,而不是兒童生活的過程
B.教育不是未來生活的預備,而是兒童生活的過程
C.教育是學校的生活,而不是兒童的生活
D.教育不是學校的生活,而是兒童的生活
16.廣文館的設立表明唐代政府()。
A.重視來唐留學生的教育
B.加強教育的等級性
C.重視科舉考試
D.加強博通人才的培養
17.以下傳統識字教材按編寫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急救篇》《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
B. 《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急救篇》
C. 《三字經》《百家姓》《急救篇》《千字文》
D. 《急救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
18.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基本消除受教育權上的性別差異,規定小學可以男女同校的學制是()。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
C.壬子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
19.為了對民眾進行思想啟蒙,維新教育所采取的區別于洋務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是()。
A.改革科舉
B.發行報刊
C.興辦學堂
D.譯介西書
20.不是教育了一切人,才可以改造社會,二是改造了社會才可以有好的教育,這一主張出自“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
A.倡導工學主義的知識分子
B.倡導國家主義的知識分子
C.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
D.具有平民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
21.20世紀20年代的教育獨立思潮,除要求教育經費獨立,教育行政獨立,教育脫離宗教而獨立之外,還要求()。
A.教育立法獨立
B.教育教學權獨立
C.教育內容獨立
D.教育督導獨立
22.1928年5月,中華民國大學院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提出整理《整理中華民國學校系統案》,頒行“戊辰學制”,該學制頒定后進過多次局部的曾該和調整,越來越重視()。
A.鄉村教育
B.普通教育
C.師范教育
D.職業教育
23.陶行知為了改變農村的教育面貌,探索了鄉村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倡的教育模式是()
A.學友制
B.小先生制
C.學徒制
D.實習制
24.日本大化革新時期所建立的貴族學校教育制度仿照于中國的()
A.漢代教育制度
B.唐代教育制度
C.宋代教育制度
D.元代教育制度
25. 在古希臘羅馬教育中,雅典教育與斯馬達教育,古羅馬教育的主要區別是()
A.重視軍事教育
B.重視女子教育
C.倡導身心和諧發展教育
D.加強國家對教育
26.下列表述中,體現洛克紳士教育主張的是()
A.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
B.身體健康重于精神健康
C.精神健康重于身體健康
D.禁欲與懲罰可以促進精神健康
27.赫爾巴特教育過程分別為相互聯系,前后銜接的三個部分,即()
A.統覺,教學和訓育
B.興趣,教學和訓育
C.聯想,教學和訓育
D.管理,教學和訓育
28.19世紀德國教育家洪堡推動新大學運動,制造了柏林大學辦學模式,為大學增添了()
A.人才培養功能
B.科學研究功能
C.社會服務功能
D.文化傳播功能
29.西方在近現代教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不同類型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其中以地方教育當局為主體、中央教育行政機構與地方教育相結合的教育行政領導體制形成于()。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德國
30.“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教育本質論的基本觀點之一,其主要含義是()。
A.教育是未來生活的預備,而不是兒童生活的過程
B.教育不是未來生活的預備,而是兒童生活的過程
C.教育是學校的生活,而不是兒童的生活
D.教育不是學校的生活,而是兒童的生活
二、辨析題:第46~48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首先判斷正誤,然后在闡明理由。
46.杜威實用主義教學主張兒童是教育的中心。
47.孔子私學以《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典籍教授弟子,這就是“六藝”教育。
48.當學生學習失敗時,教師只需要引導他做努力歸因就能激發其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三、簡答題:第49~53小題,每小題15分,共75分。
49.簡述知識中心課程的主要特點。
50.簡述“尊重學生”的基本內涵。
51.簡述梁啟超關于教育作用和宗旨的觀點。
52.簡述操作技能學習的高原現象及產生的主要原因。
53.簡述教育研究課題論證的基本內容。
四、分析論述題:第54~56小題,每小題30分,共90分。
54.閱讀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問題:
(1)從“教育的社會功能”角度,分析下列材料中觀點的合理性;
(2)根據相關理論分析下述材料中的教育目的價值取向;
(3)聯系學校德育實際,闡述下列材料中觀點的現實意義。
夫教育目的不能僅在個人。當日多在造成個人為圣為賢,而今教育之最重要目的,在謀全社會的進度。-------若不罵人,不偷,不怒,不慌,不得罪于人等事,先時多為此道德高,然而此為消極的,于今不能謂此為道德。蓋彼者,不過無疵而已,與社會雖有若無。今因于社會進步上著想,吾等當另定道德標準,謂“凡人能于社會公共事業,盡力愈大者,其道德愈高。否則,無道德可言。易言之,即凡于社會上有效勞之能力者-------,則有道德,否則無道德。”若斯數語,包含無限道理。愿諸生愿諸生用為量人量已之尺,相染成風,使社會上漸漸均用此尺,度己亦用此尺,量入則去,所謂社會自覺心,社會進步者不遠矣。(節選自張伯苓:《以社會進步為教育目的》,1919年)。
55.試析近代西方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歷史意義和局限性。
56.請在I、II道題中任選一題作答,若兩題都答,只按第一道題的成績計分。
I信息加工模型是以心理結構以及對這些結構執行的運作同所謂的認知過程,來描述人的學習與記憶的。閱讀下圖,并按要求答題:
(1)在答題卡上寫出名字母所代表的術語。
(2)按照圖中的字母次序,分別對所寫出的術語作出解釋。
(3)闡述這一信息加工模型對知識學習的重要啟示。
II.某中學為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開展了一項實驗研究。研究者在本校初中二年級800名學生中選擇數學考試成績排名前80名的學生參與實驗,并用配對法將學生分為兩個班,分別采用傳統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兩種不同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實驗持續一學年,實驗前后分別用數學血液水平測試試卷A和B,對兩個班學生進行測試,通過哦實驗前后測試成績進行對比分析,比較兩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請按要求答題。
(1)為該實驗設計一個課題名稱和研究假設
(2)之處該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
(3)寫出該實驗設計類型的名稱及其格式
(4)該實驗在抽樣方法上存在什么問題?它會對實驗效果產生什么影響?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考研英語 > 考研專業課 > 教育學考研真題 > 正文

- 閱讀本文的人還閱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