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邏輯論證類結構
—Introduce the topic/problem
—Literature Review (Optional)
—Present Causes/Reasons (optional)
—Writer's Approach
—Supporting Evidences
—Conclusions
這類文章從結構上講更接近于論文。起始段導出議題,第二部分對議題進行文獻綜述,介紹已有的觀點或探討引發問題的原因,第三部分引入作者的判斷以及相關分論點或論據,最后是結論。在雅思考試是中這類文章通常是比較難的。
3. 實戰中的運用
下面結合題目具體說明結構閱讀法的運用。
例一(“劍五”P16,Johnson's Dictionary)
一看標題就知道是說明文,主題是介紹約翰遜博士的詞典。然后閱讀具體斷落來套結構,注意一般只要看首尾句就可以了。第一段第一句”There had been concerns about the stat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交代背景,說明英語語言的問題,引出編詞典的主題。第二段首句“there had, of course, been dictionaries in the past”介紹過去的字典,可知這篇文章的結構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的。抓住這點,余下幾段就容易分析了。依次往后,分別講了編詞典的必要性、編詞典前的準備、編詞典中的艱難、介紹工作成果、出版后的好評,約翰遜的感慨以及最后功成名就。抓住這個順序,即使后面的T/F/NG題次序打亂,每道題也依然能夠準確快速地定位了。限于篇幅,此處稍舉幾例。第9題“Johnson has become more well—known since his death.”這句和身后事有關,按照時間順序肯定在最后一段找了。第10題“Johnson had been planning to writer a dictionary for several years”,按照時間順序,這句應該去第四段找,因為那段講的是編詞典的準備階段。
例二(“劍五”P20,Nature or Nurture)
首先通過首句可以判斷是實驗類文章。閱讀各段首句,梳理結構:A段引出實驗,說明實驗目的。B段介紹實驗前的準備工作。C段實驗過程。D、E兩段實驗結果,F、G、H三段實驗分析。最后一段綜合,得出結論。看后面的段落細節配對題。14題從生物學角度分析實驗結果,在F、G、H段內找。從首句可判斷F段講動物攻擊性,G段講社會性,H段講人性和道德,動物攻擊性最接近生物學,所以選F段。15題講實驗目的,所以選A段。16題講實驗主體,所以B段。剩余各題都可如法炮制,這里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