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面表達是高考英語試題中分量很重的一個題型,目標是考查學生是否能夠運用已學的英語知識和技能進行書面形式的交流,對學生用書面語傳遞信息的能力進行專項考查。近年來,各省市高考英語書面表達題目越來越注重實用性和開放性,絕大部分的題材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關。然而,從各省市書面表達的得分情況來看,基本都處在很低的水平。影響書面表達得分的因素很多,根據(jù)筆者的閱卷經(jīng)驗,最常見的一類問題就是“漢式英語”的頻繁出現(xiàn)。
“漢式英語”在高考英語書面表達中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類:
只顧詞義,不顧結構
由于受到母語表達習慣的影響,很多考生在翻譯的時候就是將頭腦中母語的字符對應到英語中去,從而完全失去文法。例如,很多學生將“看書是非常重要的”表達成"Look book is important",將“有很多學生有著不良的學習習慣”寫成"There are many students have bad study habits"。
對于這類問題,筆者希望考生能在英語書面表達的時候放棄這種“字符翻譯”的習慣,將自己的思維簡化到一個自己可控制的英語思維中去。比如,描述“看書是很重要的”,考生首先必須意識到“看書”并不是“盯著書看”,而是閱讀;同時從句法上說,基礎薄弱的考生須要從最簡單的句型開始練習,比如英語中的主語可能有三個層次:從名詞(代詞)到動名詞(doing,to do)再到名詞性從句。
只寫結構,不重內涵
英語中的時間關系、主被動關系以及真實與虛擬的關系都表現(xiàn)在謂語形式上,這一點與漢語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不少考生在高考書面表達中盡管努力地表現(xiàn)出了自己思想的框架結構,卻忽略了句子謂語上一些內涵的關系,這也是影響得分的一個重要因素。比如有考生用"Science is my strong point, so I choose it as my major course."來表達“理科是我的強項,所以我選擇了理科”。這個語境中“理科是我的強項”用一般現(xiàn)在時態(tài)表述是沒有問題的,可能作者一直都擅長理科,但是后半句“我選擇了理科”明顯是描述過去發(fā)生的動作,而作者卻不能在短暫的時間內抓住出這種思維的差異,從而導致表達的失效。筆者建議廣大考生要將兩種語言的內涵差異作為平時書面表達訓練的一個重點。每一個句子寫完之后,都該問問自己:這是什么時候的事。慢慢的就能習慣成自然。
愛慕奢華,生搬硬套
有的考生在高考書面表達中執(zhí)著地追求“點睛之筆”,于是喜歡將自己熟悉的漢語成語、習語以及名人名言生硬地翻譯成英語以求“錦上添花”。實際上,這往往是畫蛇添足,將“漢式英語”的印記牢牢地刻畫在自己的作品中。例如,筆者見到考生寫到:“Raise my head to look at the moon and I then drop my head to think about my hometown, that is my Mid-August Festival”。作為中國人,我們能猜到作者寫的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這就是我的中秋節(jié)”。但是這個英語翻譯以及這個使用場合讓每一位讀者費解,如果是一個英語本土人來閱讀,那更會讓他迷惑至極。所以筆者建議考生在高考英語書面表達中根本沒有必要去做這樣一些沒有把握的努力,否則只能讓自己的“漢式思維”體現(xiàn)的更加淋漓盡致。當然,分數(shù)也會大打折扣。
結語:決定書面表達分數(shù)的因素很多,當然最直接的就是表達的效率或者效度。因此,在長期中文環(huán)境的影響下,高中學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努力克服自己的“漢式思維”,力求用最簡單的符合英語思維習慣的語言去表達自己,再不斷提升。切不可好高騖遠,否則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