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高中英語 > 高考資訊 > 高考新聞 > 正文
大學生和職場人——沒有高考,就不是如今的自己了
目前就讀于浙江大學歷史學專業的大二學生小葉說,李開復曾說過高考只是人生表面上的轉折點。真正轉折點應該是你每一天、每一個小時都在積累的東西。大學文憑對一個人的未來確實有很大的幫助,但也不是只有大學畢業才能夠成功。小葉的理解是,毫無疑問,高考仍是人生的重要起點。通過接受高等教育,至少能夠更快、更有效地學到更多、更高深、更前沿的知識和理論,習得更全面、更高超、更精湛的技能,接觸到更多的人和機會,建立更多的人際關系,全面提高綜合素質,這些均有助于一個人今后的人生成功。要是沒有參加高考,他不會享受大學優質的資源,不會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會聆聽大師的講座。而那些沒有參加高考的新生代打工者,在本科生、碩士生。滿街跑”的今天,由于自身的競爭起點實在太低,可以說,則基本無緣各種社會優質資源,要成功則更是難上加難。因此,質疑高考對人生與命運的重要性,是非常錯誤的。其實,當一切過去之后,你需要做的,只是真誠地感謝高考,無論是恨還是愛,都已經成為了你人生所經歷的一道不可抹去的風景和記憶。
在北京某出版社工作的編輯雯雯承認,是高考讓她實現了自己人生現階段的理想和價值。沒有高考,很可能這一切就不是如今的模樣,而自己也就不是如今的自己了。她說雖然已過去很多年了,但18歲那年記憶中的蟬鳴和雨聲依然清晰。考試徹底結束的那一天,她真正感覺自己從內心舒了一口氣。勝負成敗都已成定局,自己除了等待,再無其他可以做的。“對我而言,高考的順利結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的確讓我成功進入了自己喜歡的大學和熱愛的專業,也因此在多年后的今天能夠做著和專業對口的工作。雖說每天的工作很繁忙,但看到讀者能讀到我親手編輯和撰寫的文章,那種自豪感和充實感是什么也換不來的。是高考。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飛快、從容、踏實地走著。”
高三人——我可不想讓自己后悔
對于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三人來說,又會有怎樣的看法呢?當記者把問題拋出后,高三班級里頓時炸開了鍋。考生你一句我一句,討論得非常激烈。班里幾個活躍份子頓時打開了話匣子。
但班級里大部分考生對于這個問題還是相當謹慎,他們覺得要是沒有高考或者沒有參加高考,或許能夠擺脫那些重復的知識、狂轟亂炸的考試、父母老師的嘮叨。但是除此之外,又能怎樣呢?高考是人生的一條重要出路,盡管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嚴格來說,高考的確不能百分之百地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因為一個人的命運除了自己的能力和努力,還要靠機會和機遇,而后者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與參加高考的人相比,絕大多數不參加高考的人,今后的人生歷程會更為不易,因為在學歷越來越重要的今天,受教育程度越高,學到的東西越多,就越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先機和有利位置。
一位考生很果斷地說:“我們這個年齡不讀書,不高考,還能干什么?我可不想讓自己后悔。”
“是啊,如今的高考,雖已不像剛剛恢復高考那會兒的‘改變命運’,但是它卻影響著命運。如今是知識競爭的時代,若沒有‘兩把刷子’,以后還怎么混。再說了,努力奮斗了12年,為的就是經歷那一刻。”
“如果高考對人生真的不重要,那么,為何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還是要拼命努力越過高考這個龍門,以期成就更加美好的人生?”
“高考,對于我們來說,仍很重要。高考的價值不在于把你變成了學霸、考霸,而是教會你讀書的方式,甚至背書的技巧,這些,都是在無形中的收獲。記得一位學者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的本質就是把學習過的東西忘得一干二凈,剩下來的東西就是自學的能力,也就是舉一反三、無師自通的能力’。我想,無論以后到了大學還是工作崗位。這仍然會是需要的技巧。”
通過各個群體的講述,高考是否重要已經不言而喻。其實,高考的重要性需要在今后的大學生涯、職業生涯中不斷踐行。因為改變我們命運的,不單純是成績單上的分數,而是通過對這些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來提高個人的學習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才是我們受用終生的法寶。
我是高考人
高考。無可回避不如坦率迎戰
高考于我而言,像一條連接彼此兩岸的小船,我算幸運,因為它搖蕩浮沉,最后終究靠了一個平靜明秀的岸。
高三是在鄂南古城荊州度過的,高考填報志愿被武漢大學錄取后,沿九曲荊江順流而下,從一座江城到另一座江城求學。我當然能想象若沒有高考,自身命運千百種優于或不如現在的可能。但那是空想,今天的高考大概已經成了多數學子的必經之路,無可回避不如坦率迎戰。
我視高考為自我解放的荊棘路
我所在的中學高三強度非常大,大概覺得不如此,學生和學校都沒有未來而且會陷入惡性循環。負面結果就是學生被透支在了考卷和習題冊上,分數成了沉重的十字架,所有人都被迫或自覺每天十五小時披星戴月地苦熬。我骨子里熱愛自由,尤其恨被制式化與強迫。那種高密度與高強度的狂轟濫炸,把我徹底激到反面去了。當時的我視高考為自我解放的荊棘路,我希望迎接自己的下一所學校開明而自由。我想,只有把自己做強,才能結束這段日月無光。 大學,讓我的世界陡然立體地展開
高三的備戰,學校隔兩三天就發一套習題冊,這些冊子在課桌上堆積成山搖搖欲墜。有種今生今世都做不完的感覺。但多數人即使明知做不完還是奮力地做,啃一點是一點。大概當時我們都有一種對未來不確定的惶恐,畢竟只有到最后一刻,各自的前程才會從高考這條路上千絲萬縷地岔開定型。
終于熬到了高考,自我感覺還不錯。填報志愿時寫下了武漢大學,因為之前聽說武大自由開放,環境很美。兩個月后我滿懷期待地到江城這座依山傍水的校園報到,頓時,我的世界陡然立體地展開。學校里有各式各樣的活動等著志同道合的人參與,大大小小幾百號社團組織,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忽然發現自己壓抑已久的興趣開始萌芽破土。我加入了校文學社、辯論隊、團委、院學生會。大一時謀不多,我有充足的時間確定自己想走的路與前進的步調。于是我在廣泛的嘗試中慢慢尋找著最得意的自己。興趣類社團無疑讓我從一個不善言辭畏懼交際的高中生迅速蛻變成了一個更加自信更有經驗的大學生了。
從更好地汲取智慧、自我成長、實現個人夢想和價值的角度看。高考決定了你能到哪所學校受教和互動于哪一層的人。更好的學校有更能啟迪心智的良師,也有更多能互相理解的善友。我厭幸自己來到武大的另一個原因是,聽完哲學院老師上課,我有生命煥然一新的高峰體驗,那種求知的被滿足,陳舊思維的被打破,常常讓我感到人生中久違的驚訝。總而言之,在大學里,時間變成了悠長怡人的金色,讓人癡迷。我想,若沒有高考,大概也就無所謂這一切了吧。
還是希望大家在能夠改變的時候盡己所能奮發有為,因為拼得的好結果都是自己受益。但也不要走極端,把整個人釘死在書本中,那樣效率可能很低。還是應該明確自己的定位與目標,優勢與劣勢,宏觀規劃與微觀策略。磨利了刀才能更好地砍柴嘛!我相信幾乎所有高三學生都熟知那句“苦心人,天不負”。雖然高考這場角逐的最終結果會有高下之別,但付出過的人除了“天不負”,大概自己也能“不負”。不負疚,無怨無悔。
高考確實像一條連接彼此兩岸的涉渡之舟,載送不同命運的人去往成千上萬不同的渡口,既送得意者,也送失意者。這一程當然重要,當然它也不意味著結束,因為還有下一程的路要走。但這一程的把握尤為珍貴,還望大家珍惜。
“后高考時代”的思考
中學時代,從來沒有仔細想過高考對我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像所有乖孩子一樣,我聽爸媽的話,聽老師的話,循規蹈矩地每天認真做題、背書。那時,父母老師總是翻來覆去地說高考意義重大。可對于我來說,高考的意義似乎僅止于為了獲得大人們的肯定與贊許,至此之后,十二年來一直壓得我喘不過氣的升學壓力將隨風散去,也意味著從此解放不受大人管束,自由自在美好的大學時代來臨。對于當時一個“泅溺”于題海中每天只盼著高考后可以睡懶覺、看電視、逛街、唱K、歇斯底里狂歡一場的傻丫頭而言,“高考改變命運”之類的意義,太抽象、太飄渺,根本體會不到。
后來念了大學,開始慢慢有感于高考對于人生軌跡點點滴滴的滲透。人生環環相扣,我們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到——高考前付出的努力影響了考分,考分影響了志愿,志愿影響了大學和專業。高考甚至決定了你會遇到些什么樣的人,關注什么樣的事,談論什么樣的話題,交如何的朋友,談怎樣的戀愛。
再后來,大學畢業邁入職場。時隔多年。那個夏天的高考畫面在記憶中早已模糊,但是高考對我們人生道路的影響,卻好像度過了潛伏期,才真正開始作痛,并且拳拳到肉,令人無所招架,高考的意義突然間變得殘酷起來。同樣是薄薄一頁紙的簡歷,各所大學的文憑就好像各式各樣的招牌一般,名校的金字招牌前,用人單位趨之若鶩,而那些名不見經傳的招牌卻門前冷落車馬稀。到了這個時候,高考改變命運這個命題,才又重新被我認知。
我出生在云南邊陲的一個小城,在家鄉,不少我的同齡人現在都在從事一些輕松穩定的工作,大都已經結婚生子,過著和父輩們一樣平實的日子。或許那樣的生活充滿體貼、溫暖的氣息,可以令人身心放松、四肢舒展。但偏偏我是一個想法多、愛折騰的女孩子。高考讓我有機會投身到與小城生活絕然不同的維度中,成為人生轉軌的一種可能。我大學念的專業是傳媒,大學時代曾和一幫氣味相投的伙伴們一起拍過紀錄片、制作獨立電影;也曾在幾家頂尖媒體中做實習記者,走過許許多多地方,采訪過形形色色的人,有機會把自己置換到別人的生活里,體驗不一樣的人生;而現在我供職于國內一家IT企業,擔任產品設計師,每天學習新知識,接觸新事物,挖掘新點子。融入我設計的產品中。我選擇了一種荷爾蒙運行不息、腎上腺素飚個不停的人生,而這段人生的起點,正是高考。
網上有個流傳甚廣的段子:“很多年前,我還會做三角函數,背化學元素表,能背很多文言文,英語語法也挺熟。而現在,我就是個文盲!”我已經記不得當年每晚令我噩夢連連的立體幾何,也早已忘了電路圖和化學式,我們似乎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學習的作用和高考的初衷。
在我所從事的行業里。快魚吃慢魚是常態,知識必須時時更新,個人需要長期保持一種學習的心態,并且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我發覺自己好像又變成了高三那年不舍晝夜在學習的孩子。高考的作用,是幫助我們在開始搭建自己知識結構的最初,對能力的培養和方法的通達,從而奠定了以后成功的基礎。同時從壓力中習得堅持與忍耐,錘煉人格中的張弛度。
高考,仍是夢想的主宰者
對于任何人,高考都是一次重大的人生考驗,因為高考意味著一次人生抉擇,你必須應對,沒有任何退縮、回避和逃脫的可能。在今天,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大眾化時代,我們發現如今上大學變得越來越容易,高三考生對于高考的態度也在慢慢發生著改變。但我們必須正視一個事實,高考,仍是我們夢想的主宰者。
由于目前我國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始終處于短缺狀態,才顯得高考競爭的重要和激烈,也才有了高考大戰之說。高考。表面上是一場競爭,可它滲透出來的卻是展示自己的才能與信心,知識積累狀況和靈活應用能力,還有自己是否能夠應付未來生活的挑戰。 事實也如此,高考就是對一個人是否真的熱愛學習的檢閱;對一個人系統掌握知識程度的檢閱;對一個人克服困難意志品質的檢閱;對一個人是否能夠適合未來知識探索潛能的檢閱;對一個人是否具有理想抱負的檢閱。一個只有在這諸多方面的潛質是合格的人才能最終勝出。
因此,高考的意義不是讓你變成埋頭題海的學習機器,而是要求你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要求你能夠不斷地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能夠不斷地獲取進步;要求你必須通過公平競爭的途徑獲得一種美好的生活。
試想一下,若沒有高考,我們的社會不一定會進步。因為中國的社會結構大致是個金字塔形,數量最多的草根們,都沒什么經濟勢力和權力背景。因此家境既不當也不貴的孩子要在社會上更順暢地攀爬,有一個良好的大學教育背景就異常重要,幾乎可以說是命運翻身的最后砝碼。而這直接取決于高考。
當然,這是從一個功利的視角看高考。從個人成長來看,高考能讓你們有機會在有限的生命長度中不斷拓展生命的寬度與厚度,結識更多優秀的人,見識更多彩的世界,收獲更豐盈的經歷。知識改變命運是真實的,但這還需要看你能不能在知識中領悟智慧,在智慧中找到機會,在機會到來時抓住自己的人生。
說到底,“高考改變命運”現在已經不像你們父輩那一代如“鯉魚躍龍門”般效果卓著,它正慢慢轉化為一個較長的時間維度里逐步顯現的過程,不需要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高考會讓你得到更多鍛煉能力、提升素質的機會,幫助你們在寬闊的人生大路上從容地領跑。
編后:看到現在,或許您對“假如沒有高考”這一命題有了新的想法。雖說如今的高考已擺脫了“一考定終身”,但高考的價值,就如一次脈沖,將我們的全部生活擠壓成巴掌大小的書桌后,再借力猛地沖出一片廣闊天地。這段經歷,會讓您對人生有新的感悟,這,不就已經是一個大成功大收獲了嗎?希望你們不要到了未來,走向國際大舞臺的時候,痛恨自己當初為什么沒好好學習英語;不要到了未來,做背包客四處旅游的時候,痛恨自己沒有好好熟悉歷史和地理……
一位作者曾給我們雜志寫過這樣的話,送給高三的你們共勉。
“去高考,不一定要高分,更不需要成為狀元,但是只要盡全力去參與,就已經是個人才,再加上能在這樣的環境下仍然保持清醒的自我,將來到了社會闖蕩,必將是不同凡響的人。也讓自己,能夠在想象和現實中找到平衡點。在狹窄的生活里,仍然對這個美妙的世界繼續保持著熱愛與新鮮感。”

- 閱讀本文的人還閱讀了:
上一篇:高考外語聽力將使用光盤播放
下一篇:2014年高考志愿填報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