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重回“志愿”一詞的本源,《現代漢語詞典》對于“志愿”有兩個解釋:一是名詞,解釋為志向和愿望;二是動詞,理解為自愿。那么“高考志愿”呢?我想也就是你關于高考(大學、專業)的志向和愿望,或者說,為了你的人生志向和愿望,在高考填報大學和專業的反映,且是發自自愿的。我認為,從目前我國高考志愿填報的情況來看,高考志愿可以分作三個層次:高校志愿、專業志愿以及志愿調劑。
首先,高校志愿。如何選擇高校?我想,高校的排名、實力、優勢、傳統、現狀、發展等都是你需要了解的,尤其是本科教育狀況,這是一所高校能提供給你的最重要的內涵。最官方的自然是“985”“211”,還有各種排名,有些排名還是比較有公信力的,可以作為參考、借鑒。
大學也大致分成綜合性和專業性等,各有各的優勢。專業性的大學,有非常專攻的特色專業,在業界是有一定競爭力的,綜合型大學有學科齊全、交叉融合的優勢,對于你的知識結構組成乃至你的朋友圈子,都會有擴展性。當然,各有千秋,關鍵還是為我所用,要結合你的目標來選擇。
需要補充的是,一方水土一方人,我一直認為,選大學也是選地方、選城市。比如南方、北方、沿海、內陸等等地域的區分。我問過很多個從北方省份考到中山大學的學生,他們說,選擇中山大學也有“南方”的吸引。南方,意味著秀美靈氣以及雅致,開放包容以及靈活務實。這種地理人文積累下來的文化精神和品格會滲透到高校的骨血當中,有利于學生的自我養成和實現。
第二,專業志愿。你問我,我該選什么專業好呢?那你能不能回答我幾個問題?你是什么樣的人?你喜歡什么?你適合什么?如果回答不上來,我會告訴你,第一個問題其實是一個自我評價、自我認識的問題,你可以通過自問自答,以及詢問你的父母師長朋友來充實這個問題的答案。第二、第三兩個問題的答案就不只是單方面的“覺得”了,需要你做功課。要了解大學究竟有多少學科、專業以及相應的培養目標、學習課程、就業升學方向等等。你知道得越多,時第二、第三的問題的回答就越科學和充分。這些信息可以在教育部的陽光高考信息平臺和各所高校的招生材料中找到。回答完了這三個問題,最后只要結合你的分數情況,做出判斷分析即可。目前,我國高中教育到中后期已經分為文理科,你必須了解你心儀的專業招收的是文科生、理科生,還是文理兼收,這個很重要。如果你現在還是高一,我會建議你先把往年的報考專業目錄瀏覽一下,看看文理科對應的可報考專業,可以作為你選擇文理科的一個參考因素。
在現如今這個變化飛速的時代,最重要的是人的適應性。專業如果過于精細和狹窄,都不利于“全人”的養成,面對未來的風險抵抗能力就會降低。如何應對?以中山大學為例來說說吧!中山大學強調的通識教育,就是為了補足文理機械分科的弊端,通過通識教育,從而實現讓文科生提高科學素養,讓理科生提高人文素養的目的,不僅為學生的明天,而且為學生的后天做好準備。這也是我之所以推薦你報考中山大學和其他有著創新人才培養方式高校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還是要談談志愿調劑。志愿調劑為何單列一條呢?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你的志愿都未能滿足,服從調劑其實是一個保險繩。比如專業志愿也一樣,如果你填的專業志愿都沒有被錄取到,高校則會根據你的分數和錄取規則將你調劑到其他專業。如果你選擇不服從,你可能只能被安排到下一批次錄取,或者直接被退檔。所以,請你一定要記得,你的每一個志愿的選擇都必須是慎重的,學校才會尊重你的選擇。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高中英語 > 高考資訊 > 高考新聞 > 正文
?
- 閱讀本文的人還閱讀了:
上一篇:高考可悲 可不高考人生更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