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大題共8小題,共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題。
從前的孩子認字,全憑記憶。如今的孩子讀書,先學注音符號,這是一大改革。本來是先有語言,后有文字。我們的文字不是拼音的,雖然其中一部分是形聲字,究竟無法看字即能讀出聲音,或是發(fā)音即能寫出文字。注音符號(比反切高明多了)是幫助把語言文字合而為一的一種工具,對于兒童讀書實在是無比的方便。我們中國的文字不是沒有嚴密的體系,所謂六書即是一套提綱挈領的理論,雖然號稱“小學”,小學生誰能理解其中的道理?
我們中國的語言文字,說難不難,說易不易。
瑞典漢學家高本漢說過這樣一段話:北京語實在是一種最可憐的方言,總共只有四百二十個音綴;普通的語詞不下有四千個,這四千多個的語詞,統(tǒng)須支配于四百二十個音綴當中。同音語詞的增進,使聽者受了極大的困難,于此也可以想見了……
這是外國人對外國人所說的話,我們中國兒童國語嫻熟,四聲準確,并不覺得北京語“可憐”。我們的困難不在語言,在語言與文字之間的不易勾通。所以讀書從注音符號開始,這方法是絕對正確的。
(取材于梁實秋《從開蒙說起》)
1.“反切”是中國傳統(tǒng)的一種注音方法。用兩個漢字合起來為一個漢字注音,有時單稱反或切,所使用的兩個漢字,前者取其聲母,后者取其韻母,聲母韻母相碰撞組合,產(chǎn)生出被注音漢字的讀音。文中加點字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文,無分切 B.切,千結切 C.只,諸氏切 D.綴,尺過切
2.形聲字是用表義的形旁和表音的聲旁合起來構成的字。下列詞語中加點字全都是形聲字的一項是(2分)
A.廣袤 振聾發(fā)聵 邂逅 纏綿悱惻
B.塵寰 肝腸寸斷 發(fā)酵 風聲鶴唳
C.忖度 川流不息 福祉 比比皆是
D.癖好 刨根問底 步履 甘之如飴
3.根據(jù)語境,文中黑體字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合而為一 B.提綱挈領 C.嫻熟 D. 勾通
4.“所謂六書”中“六書”指的是(2分)
A.風、雅、頌、賦、比、興
B.《詩》《書》《禮》《易》《樂》《春秋》
C.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
D.篆書、隸書、魏書、草書、行書、楷書
5.在文中橫線處填入下列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①之后的陳獨秀又編了一部《小學識字讀本》,是文字學方面一部杰出的大作,但是顯然不是適合小學識字的讀本。
② 近代章太炎編了一個《部首歌》,“一、上、三、示;王、玉、玨……”煞費苦心,誰能背得上來?
③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五百四十個部首就會使得人暈頭轉(zhuǎn)向。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③②
6.閱讀下列對聯(lián),判斷正確的一項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