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言文字運用(共24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1. 下列詞語中,各對加點字的讀音都不相同的一項是
A.僥幸/角色 車轍/折戟沉沙 瞠目/交口稱贊
B.盤踞/拮據 癖好/否極泰來 摒棄/斂聲屏息
C.愴然/創傷 蠱惑/余勇可賈 詰問/開花結果
D.蹩腳/別扭 干涸/曲高和寡 徜徉/逢場作戲
【答案】D
【考點】考查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讀音,能力層級為A級。
【解析】A.僥(jiǎo)/角(júe) 轍(zhé)/折(zhé) 瞠(chēng)/稱(chēng); B.踞(jù)/據(jū) 癖(pì)/否(pǐ) 摒(bìng)/斂(bǐng); C.愴(chuàng)/創(chuāng) 蠱(gǔ)/賈(gǔ) 詰(jié)/結(jiē); D.蹩(bié)/別(biè) 涸(hé)/和(hè) 徜(cháng)/場(chǎng)。
【思路分析】該題每一個選項中加點的字都是常見、常用的易讀錯的字,有多音字,有形聲字,有形近字,音近字。對于拼音,考生需要平時積累,可采用錯題集歸類識記法,如A項“僥幸/角色”,C項“愴然/創傷”中每組的后一字為多音字,前一字為習慣性誤讀字;D項“干涸/曲高和寡”,B項“癖好/否極泰來”的前一字為形聲字。
2. 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目前,出口疲軟,消費低迷,種種手段難以有效促進經濟增長,而固定資產投資卻可以產生立桿見影的效果,因而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B.邀請企業家對大學生創業項目進行梳理和把脈,有助于糾正大學生的一些偏面認識,彌補他們經驗匱乏的缺陷,對其日后成功創業大有裨益。
C.橫濱世乒賽落下帷幕,中國隊囊括了單項金銀牌,國人振奮之余心生感慨:我們的表現固然可以贏得世界敬佩,卻易導致球賽精彩不再。
D.這個民間廣為流傳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想象空間很大,如果有人感興趣。足可以把它改編為一部懸念叢生、高潮疊起的電視連續劇。
【答案】C
【考點】本題考查現代漢語的字形的能力,能力層級為A級。
【解析】A.“立桿見影”—“立竿見影”;B.“偏面”—“片面”; D.“高潮疊起”—“高潮迭起”。
【思路分析】該題考查的是由同音字、形近字造成的易錯現象,在識別時注意以義辨形(如A項“立竿見影”的“竿”是“竹竿”的意思,而不是“樹桿”的意思)、以音辨形(如B項的“偏面”讀音應當是“piàn”而不是“piān”可以判定應當寫作“片面”)。對于其中的近音、近義字則需要多角度辨析(如D項“高潮迭起”的“迭”是“履,連著”的意思,“疊”是“重復地堆,積累”的意思,二字字義相近)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能被括號中的詞語替換且符合句意的一項是
A.針對個別干部違規駕駛公車發生交通事故的現象,某單位做出副科級以上干部重考駕駛證的決定,這實在是驢唇不對馬嘴。(名不副實)
B.“限塑令”頒布之后,農貿市場的一些攤主對記者打開天窗說亮話:為了招徠顧客,我們難以拒絕提供免費塑料購物袋。(直言不諱)
C.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管理經驗,需要提倡“拿來主義”精神,如果脫離國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畫蛇添足)
D.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復,既給下鄉知識青年提供了求學上進的機會,也使許多農家子弟有了“鯉魚跳龍門”的希望。(脫胎換骨)
【答案】B
【考點】考查近義詞的辨析和選用,能力層級為D級。
【解析】A.驢唇不對馬嘴: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近義詞】答非所問、前言不搭后語、風馬牛不相及。名不副實:指空有虛名。【近義詞】徒有虛名。兩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換。
B.打開天窗說亮話:比喻無須規避,公開說明。直言不諱:說話坦率,毫無顧忌。兩者意思相同,故可以替換。
C.畫虎不成反類犬: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同“畫虎不成反類狗”。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兩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換。
D.鯉魚跳龍門: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也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脫胎換骨:比喻通過教育,思想得到徹底改造。兩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換。
【思路分析】本題考查熟語的選用,是否能替換要多角度辨析:要注意運用范圍是否準確,感情色彩是否得當,與語境是否矛盾或重復,是否有語法錯誤等,切忌望文生義,并注意一詞多義現象。熟語的運用要靠平時多積累,熟記其意義和用法。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只有積極引導牧民開展多種經營,控制牲畜數量,降低對牧草的需求,退牧還草,才能為從根本上拯救純種野牦牛提供可能。
B.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日前舉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專題研討會,有專家認為墨西哥即將進入炎熱的夏季,這或許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的擴散。
C.在本月熱播的幾部以南京大屠殺為題材的影片中,還原出許多歷史細節,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電影主創者直面人間慘劇的勇氣。
D.林萍是一位普通的保險公司職員,她為非親非故的女孩捐獻肝臟的事跡感動了廣大網友自發在網上留言,大家熱情的稱其為“寧波的驕傲”。
【答案】A
【考點】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層級為D級。
【解析】B.搭配不當,將“降低”改為“減少”;C.成分殘缺,介詞淹沒主語,去掉“在”和“中”。D.兩句混雜,“事跡感動了廣大網友自發在網上留言”應為“事跡感動了廣大網友,廣大網友自發在網上留言”。
【思路分析】辨析語病除要掌握《考試大綱》里規定的六種病句類型外,還應注意句中可能出現的幾類成分:兩面詞、否定詞、數量詞、代詞、關聯詞、并列短語、介詞(如C項“在……中”)等等
5.把下列帶序號的句子組合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并填入橫線處。(只填序號)(3分)
理學家為什么崇古抑律? 古體與律體之辯跟詩歌史聯系起來,就是古體的典范——漢魏晉詩與律體的典范——唐詩之辨。
①那么,為什么講求聲、對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們認為,詩歌的審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對于人的道德修養沒有正面的價值。
③以這種價值觀去看詩歌的體載樣式,古體詩就高于律詩。
④既然詩歌的審美方面沒有價值,本來可以不講,但是如果要進入到詩歌領域去談詩的話,那么,形式方面人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價值就越低。
⑤拋開詩歌的內容不論,單從形式上看,近體詩要講求聲律、對偶等,這些講求在理學家看來,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體詩的重要原因。
【答案】⑤①②④③
【考點】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的連貫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
【解析】⑤句“理學家為什么崇古抑律”提出核心問題,故排在首位,①句進一步闡述原因,又提出問題,②句回答,故②在①后,④句緊承②句“價值”,緊跟其后,③句進行小結,故在最后。
【思路分析】這是議論性的語段。議論性的語段可按照議論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的思路來分析(如本題⑤、①提出問題,③得出結論);要注意句與句的排列組合,注意上下句的銜接、呼應,做到話題一致,句序合理,銜接、呼應自然。加強對語境的分析與體會。
6.為下面這幅圖片擬寫解說詞,要求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方法,能揭示畫面的內涵(不少于50字)(4分)
□□□□□□□□□□□□□□□□□□□□□□□□□□□□□□□□□□□□□□□□□□□□□□□□□□□□
【答案】(示例)這是一幅坐在輪椅上的殘疾運動員奮力擊球的感人畫面。她揮動球拍,展開青春的翅膀;馳騁球場,追逐人生的夢想。
【考點】綜合考查語言的簡明、生動和修辭。
【解析】本題雖屬圖文轉換,但形式新穎。以前圖文轉換是直接用文字表述圖表中的信息,而本題則是要學生展開想象,表現畫面的意蘊,揭示畫面的內涵。
【思路分析】做這類題關鍵是認真閱讀題干要求,然后閱讀圖表,明確題目內容,進而運用修辭展開表述。考生要注意題干的全部要求(①解說詞②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方法③揭示畫面的內涵④不少于50字),“解說詞”就是描述畫面(可用說明性語句),但同時要求揭示其內涵,則是要求回答畫面的主旨(寓意)。
7.根據語境,在下面空格中補寫媽媽說的話,要求語言表達鮮明、得體。(不超過50字)(5分)
兒子:媽媽,今天我撿到50元錢,想分五次交給老師。
媽媽:為什么不一次上交呢?
兒子:老師說過,撿到東西上交,就有一次品德加分,我分五次交,就會有五次加分了。
媽媽:□□□□□□□□□□□□□□□□□□□□□□□□□□□□□□□□□□□□□□□□□□□□□□□□□□□□
【答案】略
【考點】考查語言的鮮明、得體,能力層級為D級。
【解析】“準確、鮮明、生動”是大綱地區2008年新增的考點,以與課標地區考點一致。“鮮明”是說要主題鮮明、話題集中;“得體”是說要符合母子對話的身份、特定語境。
【思路分析】根據一定的語境及提示,寫出相關內容,使所補寫內容與原有內容水乳相融,天衣無縫。要根據題目所給顯性要求與語境所給隱性要求(兒子為何分五次,僅僅是加操行分嗎?)仔細思考,表達要注意圍繞中心,緊扣語境。這種具有一定開放性又有一段限制性的題目,很能考查出考生的語文能力,值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