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菁華 (qīng) 寧可(nìng) 冠心病(guān) 翹首回望(qiáo)
B.吐蕃(fān) 庇護(bì) 殲擊機(jiān) 呱呱墜地(gū)
C.請帖(tiě) 梵文(fán) 發橫財(hèng) 按捺不住(nà)
D.鏈接(liàn) 創口(chuāng) 倒春寒(dào) 拈花惹草(niān)
2.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鄰里之間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瑣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尋根究底,你們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處春秋鼎盛的時代,我們這些身強力壯的青年應該奮發有為,積極向上,刻苦學習,為國家和社會多作貢獻。
C.這位代表說的雖不是什么崇論宏議,但他說的話發自肺腑,句句實在,沒有套話和假話,因此我們要更加重視。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總額同比減少一半,這說明以往超過底價數十倍成交的火爆場面已明日黃花。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引起世界關注的甲型流感病毒雖然不易致命,但傳播速度快,如果不想辦法找到它的演變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給人類健康帶來巨大威脅。
B.3月5日那天,我市萬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頭學雷鋒活動,這次活動的總口號是“弘揚雷鋒精神,參與志愿行動,服務青年創業,建設和諧城市”
C.社區主任接受采訪時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調解工作,今年會更多地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擾的人們提供幫助,讓他們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這次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參加論壇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論壇期間就環境保護、人才培養、普及教育等眾多議題為期兩天發表意見并進行各種交流。
4. 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狗是忠義、勇敢而又聰明的動物。 , 。 , 。 , ,使狗成為人的得力助手。
①專門訓練軍犬、警犬,把狗用于軍事、案件偵破等方面
②它的嗅覺細胞數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約兩萬種不同的氣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為了保護羊群,敢于同高考 資源網惡狼猛斗
④人們充分利用狗的這種特殊的天賦高考資源網
⑤狗可以聽到10萬赫茲以上的聲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險的事
A.③②①⑥⑤④ B.③⑥⑤②④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②④⑥①③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種上面不加一橫,董作賓稱之為“不戴帽子的王”(圖1~3),見于武丁卜辭和高考 資源網武乙、文丁卜辭,另一種上面有一橫,為“戴帽子的王”(圖4~6),行用于其他各時期。孫詒讓《契文舉例》所依據的劉鶚《鐵云藏龜》以武丁卜辭最高考 資源網多,其中的“王”字,孫詒讓釋為“立”,卜辭無法通讀。到羅振玉的《殷墟書契考釋》才釋出此字。羅振玉首先把《說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全文進行對比,釋出“戴帽子的”是“王”字;接著指出,其異體作省其上畫的形式,“亦‘王’ 字”,“且據所載高考 資源網諸文觀之,無不諧也”。
“王”字釋出來了,使一大批卜辭可以讀通,也證實了這是殷王室的遺物。但是這個字的構成一直困擾著古文字學家們。有的說,此字像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也有人說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為“王”。如此等等,其說不一。直到1936年,吳其昌根據青銅器豐王斧的銘文和器形,并列舉甲骨文、金文很多“王”字的寫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義,斧也”,才解決高考 資源網了這一問題。
從字形看,“王”字是橫置的斧鉞的象形。從甲骨文、金文(圖7~9)的寫法中還可以看出,最下一筆的初形不是平宜的“一高 考 資源網”,而是具有孤刃之形,上端的一橫或兩橫像柄或多屬斧鉞或多屬斧鉞闌。“王”字像斧鉞之形是因為“王”這個稱號是從氏族社會的軍事首領演化來的,國家出現以后,才成為最高統治者的專名。而斧鉞正是軍事統率權的象征,在原始社會晚期的軍事首領墓葬中,曾掘出隨葬的玉鉞、石鉞,其遺風一直延續到夏、商、周三代,《史記·殷本紀》記載,殷王曾封周族首領姬昌為西伯,“賜弓斧鉞” ,授予他對周圍小國的征伐之權。
那么為什么一定要用橫置的斧鉞呢,這也是由這產生的時代決定的。橫置是斧鉞實施砍殺功能的狀態,而最早軍事首領的權力只限于戰場上。荷馬時代的希臘人領袖握有的權力不大,亞里士多德說:“假如阿伽門農王獲得在戰場上殺死逃兵的權力,那么在戰后的評議會上卻只能忍受責罵。”這就是“王”要用一個正在執行斬殺的橫置斧鉞來表示的原因。
但這一切距離許慎太遙遠了,《說文解字》“王”字下說:“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這顯然是后人的臆測了。
(摘編自羅琨《甲骨文解謎》)
5.下列解釋,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在甲骨文中,所謂“戴帽子高考 資源網的”和“不戴帽子的”“ 王”字,是指“王”字最上面有沒有一橫。
B.羅振玉通過比較《說文解字》的古文“王”字和金文“王”字,釋讀出了甲骨文的“王字”
C.對于“王”字的形體構造有種種說法,最后吳其昌提出“王”是斧鉞的形象,才解決了這一問題。
D.古代只有氏族社會的軍事首領才擁有斧鉞,所以人們采用像斧鉞之形的“王”字來表示軍事首領
6.下列解釋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所謂“且據所載諸文觀之,無不諧也”,是說“王”字釋讀出來以后,含有“王”字的巨子可以讀通了,沒有不順暢的
B.斧鉞作為隨葬品的遺風一直延續到夏、商、周三代,始終可以被置放在軍事首領和最高統治者的墓葬中。
C.亞里士多德的話是說,荷馬時代希臘阿伽門農王的權利僅限于戰場上,離開了戰場這種權利就不復存在。
D.許慎《說文解字》根據后代的字形,誤解了“王”字的結構,以為期中三橫代表了天、地、人三者。
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孫詒讓之所以未能釋出“王”字,一個原因是劉鶚的《鐵云藏龜》中所收“王”字字形單一,難以進行比較研究。
B.在羅振玉之前,由于未能釋出甲骨文的“王”,所以人們無法證實卜辭是三千年錢殿王室的遺物。
C.從甲骨文、金文看,最早時候軍事首領的權利只限于戰場上,不但荷馬時代的希臘如此,中國也是如此。
D.甲骨文、金文距離許慎太遙遠了,不然的話,許慎是可以釋讀出甲骨文的“王”字,并正確解釋它的字形結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