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定勢是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習慣性的思維傾向。它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但也會誤導學生不仔細分析問題,生搬硬套地去答題。因此,命題者會有意地利用學生的思維定勢,造成學生解題的失誤。這樣,學生就應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
7. ----Is _____ here?
---No Bob and Tim have asked for leave.
A. anyone B. somebody C. everyone D. nobody
學生根據(jù)語法規(guī)則,一看到疑問句便會選擇A項,并認為這太簡單了。但由下文的信息:“不,Bob和Tim請假了。”便知,這實際上是課堂上或其他一些場合經(jīng)常用到的交際用語,意思是:“大家到齊了嗎?”。故答案為C. 必須注意,語法規(guī)則必須融入到語言情景之中,使其達到交際的目的,決不能孤立地使用。
此類考題是考查學生在特定語境中準確運用語法知識的能力。考題中語境的設置較為自然、巧妙,要求考生選擇的不只是正確答案,而是最佳答案。因此,考生答題時,一定要準確把握語境,通盤考慮,分析語法成分,從而選取正確答案。
8. The home improvements have taken what little there is _____ my spare time.
A. from B. in C. of D. at
許多考生受“in one’s spare time”固定搭配的影響,在沒有分析句子結(jié)構(gòu)的前提下而錯選B. 事實上,后面的從句可以還原為:What little of my spare time there is. 從句中的little是名詞,意思是“the small amount ”,常與“of”搭配。題干句意為:“改善家庭居住條件占去了我僅有的一點業(yè)余時間。”經(jīng)過這樣化繁為簡,我們就很容易看清原句的結(jié)構(gòu),從而選擇正確答案C.
此類填空題在題干的設計上把詞匯、習慣用語放在一個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考查,從而加大了考查語言運用能力的難度。因此,答題時不要孤立地看某一短語,要通過上下文所給的信息進行分析,弄清整個句子結(jié)構(gòu),推斷某一習慣用法、固定短語在具體語境中的運用。
9. If anybody calls tell them I’m out and ask them to _____ their name and address.
A. pass B. write C. take D. leave
考生容易受母語“寫下姓名和地址”這一習慣表達方式的影響而錯選B. 但該題考查具體語境中動詞的辨析。該句的意思是:“如果有人打電話,告訴他我出去了,請他留下姓名和地址。”所以B. leave“留下”才是正確答案。
對于此類考題,學生容易受母語的影響而錯選答案。雖然漢語和英語之間有許多相同之處,但也存在不少差異。因此,考生答題時必須弄清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分辨語境,消除母語負遷移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