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12月考試起,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翻譯部分由原單句漢譯英調整為段落漢譯英,翻譯內容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等題材。面對改革后的新題型,無數考生驚嘆“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毋庸置疑,段落漢譯英的考題難度較之前提升很大。為了能在新題型的考察中取得到高分,很多考生盲目地押寶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翻譯考察形式上。因此,當2014年6月的四六級考題揭開面紗之后,當面對“中科院”“中國熱詞”“治理污染”“核能”“讀書的意義”“教育公平”等內容時,大家再次驚呼“hold不住”。其實,掌握好漢譯英的解題技巧,遠比押題更加讓人放心和有效。因為只有把握事物的本質規律,才能更好地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在我眼中,翻譯是一門藝術,是一門需要將中西方語言融會貫通的高深學問,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很多翻譯界的大師,比如說錢鐘書、季羨林、林語堂……同時也是赫赫有名的國學大師。翻譯作為語言學習的高階階段,需要同時具備較高的英語功底和中文功底,才能將二者自由轉化。這個過程就好似兩個還沒步入戀愛階段的人,沒有彼此的相互了解,是無法最終走到一起的。
比如,英漢語言中有關于“語態”使用的差別就需要格外關注。中國人說話不太喜歡加“被”字,漢語中大多數的被動意義可以通過形式上主動而意義上被動的句式來表達。比如說“真理是在實踐中檢驗出來的”,翻成英文應該是“Truth is tested in practice.”;“問題解決了”應該翻譯成“The problem has been solved”。六級樣卷有關于中國新年的翻譯題中有一句話“人們會在門上粘貼紅色的對聯……”官方給出的翻譯答案為“Doors will be decorated with red couplets…”這些都是很典型的,中文通常會使用主動形式的句子去表達被動含義的例子。當然,翻譯沒有絕對的標準,也許翻譯成主動和被動都不影響句子的理解。但為了追求更高的分數,我們就必須在實際做題中努力挖掘隱藏的被動含義,采用被動句式處理句子,讓你的翻譯更加地道。
當然英漢語言的差別不僅僅只局限于此,比如還有意合與形合的差異,定語使用的差異(中文偏愛前置定語,英文鐘愛后置定語),人稱與物稱的差異等等。大家在備考四六級翻譯的時候,應以了解英語語言特色入手,理解并應用各類翻譯方法,不管考試中遇到何種內容的翻譯題,都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使自己翻譯出來的英文真正做到“忠實、通順”。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英語四級 > 英語四級翻譯 > 四級翻譯備考輔導 > 正文

- 閱讀本文的人還閱讀了: